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计算技术,被寄予厚望,将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优化问题等多个领域带来颠覆性突破。然而,量子计算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量子比特的不稳定性与易出错性,如何有效纠正这些错误成为建造实用大型量子计算机的关键。近期,IBM公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性的量子错误纠正新架构,有望大幅降低实现容错量子计算机所需的物理量子比特数量,迈出了向量子计算实用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量子错误纠正常被视作量子计算发展的绊脚石。量子比特(qubit)易受环境干扰,导致量子态崩塌或错误操作。传统方法如表面码(surface code)需要以近千个物理量子比特构建一个逻辑量子比特,为了保证运算准确性,物理量子比特的数量和系统的复杂程度呈指数增长,系统工程复杂且成本高昂。
IBM认识到仅靠此前的纠错方案难以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硬件的可行性,于是从2019年起积极探索新型错误纠正代码。 IBM提出的量子低密度奇偶校验码(quantum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简称qLDPC)是此次革新的核心。qLDPC最大优势在于其对物理量子比特资源的极大节约,理论上只需要表面码约十分之一的量子比特数量即可构成同等规模的逻辑量子比特,这为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带来了突破性空间。qLDPC之所以高效,得益于其允许量子比特之间通过非局部耦合(non-local coupling)连接,打破表面码仅依赖邻近量子比特相互作用的限制,极大提升了纠错编码的灵活性与效率。 为了实际运用qLDPC代码,IBM研发了全新的量子芯片架构,名为Quantum Loon,这款处理器即将在2025年问世。该芯片设计的特色是具备创新的耦合器,可实现同芯片上远距离量子比特间的直接连接,这为实现qLDPC的非局部互动打下硬件基础。
相较于传统技术,Quantum Loon的连接度更高,处理能力更强,极大支持复杂纠错代码的执行。 根据IBM最新发布的时间表,Quantum Loon仅是第一步,接下来将陆续推出更强大功能的处理器,例如2026年计划推出的Kookaburra芯片,它不仅具备逻辑处理单元,还将配备量子存储单元,实现量子信息的缓存与持久化,大幅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此后,2027年将通过将多个Kookaburra模块互联,形成名为Cockatoo的更大型量子系统,逐渐构建模块化量子计算平台。 最终目标是到2028年推出Starling量子计算机,其设计规格包括约200个逻辑量子比特,能够执行1亿次量子操作,显著超越当前量子计算原型系统。虽然具体的物理量子比特数量尚未最终确定,但预计在数百个物理量子比特可以实现十个逻辑量子比特的基础上,所需硬件资源大幅减少,使得量子计算机的可行性和扩展性得以提升。预计Starling将在纽约波基普西新的量子数据中心落地,并在2029年通过云平台向客户开放使用。
IBM研究团队的领导者Jay Gambetta表示,公司已经“攻克了量子错误纠正代码”,并坚信从科学探索迈向工程实现只是时间和资源的问题。这种信心源自于团队在量子芯片3D制造、极大提升量子比特连通性的突破。同时,也预示着量子技术正朝向容错化以及大规模应用的方向迈进。 然而,实现真正的容错量子计算机依然面临不少难题。量子门的保真度必须提高一个数量级,才能满足qLDPC代码的纠错需求。要达到这一水平,关键之一是延长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即量子信息保持不变的时间。
IBM在部分小型测试设备上已将平均相干时间提升至2毫秒,但在更大芯片上复制这一成果依旧充满挑战。近期Heron芯片的表现显示相干时间由约150微秒提升至250微秒,令人鼓舞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系统的外围基础设施设计也不容忽视,如高效的连接器、低噪声放大器等,都是支持量子计算机稳定运行的重要部件。幸运的是,采用qLDPC降低物理量子比特数量意味着外围设备的复杂度和成本也相应下降,从系统集成角度减轻了负担。 业内分析人士Mark Horvath认为,IBM此次新架构代表量子计算技术的重大进步,尤其是芯片连接度的提升令人期待。他指出,200个逻辑量子比特是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门槛,IBM这条路线若能成功,将极大推动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应用。
不过,他也坦言模块化设计和工程实现过程相当复杂,短期内仍存在诸多挑战。 此次IBM的量子错误纠正创新不仅有助于推动自身量子计算战略,也标志着整个量子计算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世界量子计算的竞赛愈发激烈,而高效、实用的纠错方案是集成与规模化的基础。IBM利用qLDPC代码和先进芯片技术的结合,有望打破现有限制,开启量子算法真正落地的崭新篇章。 未来,容错量子计算将带来哪些变革无疑令人期待。随着量子计算机逐渐从科研实验室向产业应用转变,制药发现、复杂材料仿真、优化调度等领域可能迎来革命性效率提升。
IBM的Starling以及后续Blue Jay等计划,将为广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强大计算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创新。 总结来看,IBM此次推出的量子纠错新架构通过降低错误纠正所需物理量子比特数量,结合创新的非局部量子比特耦合设计,标志着实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瓶颈迎来突破。公司雄心勃勃,计划到2029年推出可商用的容错量子计算机,并通过模块化策略逐步扩展系统规模。尽管仍面临技术和工程难题,但IBM坚定的技术路线和逐步落地的扎实成果,预示着量子计算即将进入实际应用的新阶段,为未来信息技术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