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国司法部决定撤销对犹他州医生迈克尔·柯克·摩尔(Michael Kirk Moore)的指控,此前他被控在新冠疫情期间销毁联邦政府提供的价值逾28000美元的新冠疫苗,并向未成年人注射生理盐水以替代疫苗。此案曾引发公众热议,而司法部最终撤销指控的决定更让社会各界关注其背后的多重因素及影响。摩尔医生曾被指控向其患者分发至少1937张伪造的疫苗接种卡,这些卡片通过直接付款或向指定慈善机构捐款的形式获取。患者多为未成年人,父母曾要求摩尔替其子女注射生理盐水,而非政府推荐的新冠疫苗。案件中,摩尔及其三名共犯被控涉嫌与政府阴谋欺诈及非法处理政府财产。案件的起因是摩尔在犹他州米德韦尔一家整形外科诊所的活动,因其对联邦政府疫苗政策的抵制而引发关注。
美国司法部的诉讼始于2023年,在乔·拜登政府时期正式提起。然而,随着美国政治局势转变,尤其是在特朗普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此案迎来重大转机。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Pam Bondi)通过社交平台X(原Twitter)宣布撤销所有指控,并称赞摩尔医生在联邦政府未能给予患者选择时,给予了民众自主权。邦迪直言,摩尔不应面临多年监禁的严重刑罚。这一表态获得了部分政治人物的支持,包括激进右翼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和犹他州参议员迈克·李(Mike Lee)。他们纷纷发表声明,称摩尔为“英雄”及“在疫情期间勇敢拒绝不安全疫苗的人”。
这一案件的争议核心集中在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所设疫苗接种规定的合法性及合宪性。摩尔的辩护律师认为当时的疫苗规定侵犯了公民的自主选择权,应受到质疑。同时,伴随着总统更替,美国疫情政策出现明显调整。特朗普政府对新冠疫苗管理放宽,同时限制某些疫苗研发资金,如取消了价值7.66亿美元的Moderna禽流感疫苗研究合同。这种政治态势为拒绝疫苗注射的人士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质疑疫苗安全性的公共卫生人物如罗伯特·F·肯尼迪·朱尼尔(Robert F Kennedy Jr)也公开表达对摩尔医生的支持,称其应获得“勇气和治愈承诺的勋章”。
当下,新冠疫苗相关的阴谋论、疫苗怀疑论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冲突日益突出。摩尔案的处理反映了这一矛盾的政治化和社会化。许多民众对疫情期间的封锁措施与疫苗接种持不同态度,政策制定者需在科学依据与社会情绪之间寻求平衡。司法部撤案无疑对疫苗推广带来了挑战,因为这可能被部分群体视为对抵制疫苗行为的肯定。与此同时,支持者认为撤案体现了对个人自由选择权的尊重,尤其是在生命健康领域。医疗伦理在此案中也被反复讨论。
医生本应基于科学与患者利益提供治疗,但摩尔的做法引发了对医疗专业责任的质疑。部分家长支持以生理盐水替代疫苗,反映了他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及对政府信息的不信任。这种现象提示疫苗推广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信任与公共政策的考验。美国疫情期间的疫苗施打计划意在控制病毒传播,然而社会多元声音显示对这一议程的接受度并不均衡。摩尔案件提醒公众,医疗决策应建立在透明、尊重个人自由与科学实证的基础上。案件的终结并非结局,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卫生策略仍需不断完善,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公共卫生危机。
整体来看,司法部撤销对摩尔的指控是政治、法律和社会多重因素交织的产物。它既反映了当前美国政治环境的变化,也暴露了公众对疫苗安全及政府政策的分歧。未来,如何在保障公共健康的同时尊重个人权利,将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课题。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疫苗推广仍是防控策略的核心,维护科学公信力与社会共识尤为关键。通过深入分析类似摩尔事件,社会能够更好地认识疫苗推广中的复杂性,推动更合理、公平的公共卫生政策,促进全民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