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行业经历了迅猛发展,同时伴随着诸多风险与争议,尤其是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便是由创始人查斯·赫罗和扎克·福克曼领导的Dough Finance,他们从2024年7月经历250万美元资产被闪电贷款攻击掏空,到不到一年后通过新项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实现6500万美元的收益,堪称加密领域“失败者逆袭”的典范。这段跌宕起伏的历程,集中反映了加密行业创始人如何在失败中重组谋划,依靠资本与政治资源重塑市场影响力,也揭示了DeFi生态中的系统性隐忧。Dough Finance成立于2024年,致力于提供“循环借贷”(looping)的高风险策略,允许用户通过反复借贷加密资产来放大投资敞口。具体操作中,用户首先将加密资产充入借贷协议作为抵押,随后借出稳定币,再用借出的币购买原资产,实现杠杆循环。若资产价格上涨,投资者理论上能获得远超初始投入的收益。
然而,这种复杂且风险极高的策略也为恶意攻击打开了大门。2024年7月,黑客通过闪电贷利用智能合约漏洞,抽走了约250万美元的资金,令Dough Finance用户损失惨重,也导致平台运营停滞。受害者之一的投资者乔纳森·洛佩兹在创始人亲自指导其循环策略后,资金被掏空。目前,他已于2025年提起针对赫罗的诈骗诉讼,案件审理将于2026年4月进行。事件引发监管关注,特别是佛罗里达州明确要求涉及用户资金传输的加密平台持有货币传输执照。Dough Finance的失守暴露出去中心化金融领域在安全与合规上的双重困境。
令人难以忽视的是,赫罗和福克曼并未选择消失,反而在两个月后带着新项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卷土重来。WLFI项目于2024年9月上线,迅速吸引了极具争议的支持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及其子女。据悉,这一合作通过地产开发商兼美国中东事务特别使者史蒂夫·维特科夫牵线而成。WLFI背靠强大资本运作,吸引了包括以太坊、Wrapped Bitcoin、USDC和Tether的USDt在内的大量资产。该平台核心代币为不可转让的治理代币WLFI,设计上却与“去中心化”的承诺大相径庭。最引发争议的是平台的收益分配机制:高达75%的净协议收入直接流向与特朗普相关的DT Marks DEFI实体,其余25%则归赫罗和福克曼所有。
伴随两轮代币销售,项目于2025年3月完成一轮重磅融资,融资总额据称高达5.5亿美元,特朗普家族据报获利约4亿美元,而两位昔日失意的创始人则各自斩获逾6500万美元。在市场和媒体眼中,这种表面上的辉煌成为“去中心化”泡沫的讽刺象征。WLFI虽然披着技术和政治的华丽外衣,但其本质依旧是高度集中的资金操控,缺乏社区参与和真正自治。之前Dough Finance承诺的事故赔偿方案根本未兑现。受害者未能如愿通过治理投票获得赔偿,也未见Dough代币上线流通,资金回收极为有限,平台沟通于2024年8月起趨于沉寂。投资者维权难题凸显,也让监管压力持续升温。
除WLFI外,特朗普家族在加密领域的布局愈发密集。从早期发布的Solana链Memecoin“Official Trump”和“Official Melania Meme”,到特朗普之子发起的加密挖矿企业American Bitcoin,再到2025年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Truth Social比特币ETF”计划,各种形式交织,政治与个人财富的边界愈加模糊。对于投资者而言,WLFI的兴起提出了严肃警示:外表光鲜的项目和重量级背书,不代表项目稳健安全,特别是当其背后是曾经有未决诈骗指控的创业团队。DeFi生态强调社区治理和透明度,但WLFI的设计显然背离了这些原则。面向公众,信任不仅建立在资金量级和知名度,更关键的是过去的合规和诚信记录。赫罗与福克曼的“回归”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后的重组并不一定意味着责任担当;在缺乏有效监管和行业标准的环境中,投资者必须提高风险意识,深入考察项目的实际控制权和资金流向。
总结来看,这一案例反映了现代加密金融创新与欺诈风险并存的复杂局面。企业一方面利用新兴技术和资本市场快速扩张,另一方面却可能故意模糊治理结构、规避监管,最终将风险转嫁给用户和社会。随着全球监管机构加紧关注,包括美国佛罗里达州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类似事件的法律界限和执法力度将逐渐明晰。对于广大加密资产持有者来说,学习识别项目风险,追踪创始团队历史,警惕“回归型”创始人的操作套路,成为保障自身财产安全的关键。未来DeFi行业如何在创新与监管之间找到平衡,防范恶意操控和诈骗,既考验企业诚信,也考验监管智慧和社区韧性。65百万美元的逆转财富背后,是一场警示意义深远的行业深层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