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作为一个政治局势复杂且信息管控严格的国家,每当大规模抗议活动爆发,互联网封锁便成为政府控制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互联网速度骤降甚至完全中断,许多国际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被屏蔽,导致国内外信息沟通受阻。令人称奇的是,尽管互联网连接被切断,伊朗仍然维持了基础的网络服务运作,这背后凝聚了十多年打造的“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技术体系的力量。伊朗国家信息网络(NIN)便是其中的核心。NIN作为政府控制的国家级内联网,构建了一个独立于全球互联网的封闭空间,国内的重要网站、电子政务平台、银行系统和本土通讯应用均运行在这一网络环境中。其设计体现了一种“隔离但可用”的理念,一方面断开了与国际网络的连接以阻断信息外流,另一方面保证国家关键服务的连续性。
通过强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将所有流量集中经由政府控制的网关,NIN不仅实现了对流量的全面监管和过滤,也为有选择地封锁国际通信平台提供了技术基础。NIN的存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瘫痪变得相对可控,但这同样为信息流通制造了巨大障碍。为了构建这一隔离环境,伊朗还开发了类似中国“防火长城”的“伊朗防火墙”(IRGFW),比肩甚至超越了中国在审查技术和网络控制上的集中化水平。IRGFW通过深度包检测(DPI)、黑名单管理和流量监控实现了广覆盖的网络过滤和监控。然而,任何技术体系都有其不足。IRGFW在实际运行中依赖于过时的IP地理定位数据库以及网络路由信息,这使得其中存在更新滞后的漏洞。
IP地址的频繁转租、变更及跨地域迁移使得某些原本属于伊朗的IP段偶尔被误判为境外IP,因而未嵌入封锁名单,成为少数能够穿透封锁的网络“裂缝”。网络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大规模扫描尝试发现这些幸存的代理服务器、VPN节点或中继点,从而搭建突破信息封锁的桥梁。尽管这种方式看似粗暴,但在重度封锁环境下,任何可用的出口都是极为宝贵的信息通道。传统的数据传输协议和端口基本被封杀,唯有ICMP协议依然保持部分畅通。作为用于网络诊断的协议,ICMP封锁会对网络功能产生更多副作用,因此尚未被完全屏蔽。这为诸如Pingtunnel等工具创造了生存空间。
Pingtunnel通过将数据信息隐藏于ICMP报文中,实现TCP流量通过Ping报文传递,虽然速度缓慢并且易遭遇丢包,但其优势是能够在极端断网条件下维持基础的文本通信、命令行操作甚至小文件传输。这样的技术在抗争环境中成为极其珍贵的自救手段。除了技术工具,硬件层面上的突破也在伊朗互联网封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走红的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因其绕过当地ISP基础设施直接提供卫星互联网连接的特性,成为许多伊朗民众及活动人士获取外网的关键方式。虽然政府严厉禁止并刑事化持有星链终端,但难以完全阻止其流入。星链的卫星链路采用加密专有协议连接卫星与用户终端,与地面网络形成隔离。
用户通过设置具备NAT功能的ISP路由器作为桥接器,利用加密的WireGuard VPN网络共享星链连接,允许多个本地用户通过本地连接访问真实的国外互联网。通过这种方式,星链流量对国家防火墙显示为普通加密流量,极难被识别和屏蔽。卫星通信的物理不可控性进一步保障了网络自由,尽管设备本体面临没收威胁,却大幅提升了信息流通的韧性。而当全球互联网彻底断联,NIN依然运行的情况下,伊朗民众通信的另一途径是基于完全本地化的加密通讯服务。尤其是开源的Matrix协议及其Synapse服务器,因其去中心化、内置端到端加密的特性,而成为搭建无国际出口下安全交流环境的理想选择。只需在伊朗境内由本地ISP提供的VPS上部署Matrix服务器,并通过NIN内部域名解析,使得其服务完全运行于国家信息网络内。
用户在本地网络内连接此类服务器,即使国际互联网断开,依旧能通过强加密技术保障消息、通话的隐私与安全。尽管这种方式不能突破国际封锁,但它极大缓解了网络孤岛造成的内部通信困难,为抗争者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与之相对,短信和电话则几乎完全沦为政府监听的工具。短信采用明文传输,通话基于国家控制的GSM网络,极易被截获和录音,安全性极低,无法作为可靠的通信手段。伊朗网络封锁体现了国家在信息时代维护政治控制的深层技术策略,利用集中管理的国家信息网络作为隔离器,结合高精度的流量监控与过滤,最大限度地阻断境外信息和国际通信。同时,通过卫星互联网与创新网络隧道技术,结合本土加密通信服务,民间社会也在不断寻找突破口以实现信息自由流通。
这场技术博弈展现出信息权力与抗争智慧的较量。能够深入理解伊朗互联网封锁的机制与绕过方法,将极大丰富对抗网络审查的技术储备。无论是利用IP资源漏洞、ICMP隧道技术,还是通过星链加密隧道及本地加密通信部署,都是现阶段伊朗境内保持信息联通的重要探索途径。未来,随着全球网络安全技术和卫星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伊朗的网络控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同时国内信息交流也将愈发多元和隐秘。掌握相关技术,不仅帮助生活在封锁阴影下的民众保持信息畅通,也为国际社会关注网络自由、推动数字权利提供了宝贵参考。互联网不应仅是权力锁链,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