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围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货币政策争议再度升温。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公开猛烈抨击美联储持续维持高利率政策,直言鲍威尔的“罢免不能再等”,引发金融市场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特朗普的不满源自他对美联储未能快速降低利率的失望,认为高利率阻碍了经济增长和消费者借贷需求,尤其是在住房、汽车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与此同时,鲍威尔则持续强调必须谨慎应对通胀压力和经济放缓的双重挑战。特朗普和其经济团队希望美联储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长期借贷成本,以刺激消费和投资。然而,美联储作为美国独立机构,其主要操作的是短期基准利率,对长期利率只能间接产生影响。
特朗普不断推行的激进关税政策则被认为是推高通胀和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之一,为美联储降低利率制造障碍。鲍威尔在多次公开讲话中表示,特朗普关税将增加通胀压力,拖慢经济增长,从而限制了美联储降息的空间。他强调美联储会以对全体美国人民最有利的方式作出决策,坚决抵制任何政治压力。面对特朗普社交媒体上的猛烈抨击,鲍威尔表现出高度坚定的态度,表明他的独立性受到法律保护,只有在特定原因下才可被免职。与此同时,当前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审理涵盖独立机构领导人任命权及罢免权的悬而未决案件,这为特朗普潜在罢免鲍威尔提供了法律可能性。专家普遍认为,如果最高法院判定总统拥有明确罢免这些机构负责人权力,那么美联储的独立性将面临严重挑战,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冲击。
金融分析师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和对美联储施压相互交织,令美国经济面临罕见的通胀与增长双重压力状态,极有可能陷入滞胀困境。与此同时,消费者情绪变得更加悲观,投资者信心受到削弱,市场波动加剧。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估计,关税所引发的通胀已经导致美国家庭平均损失近4900美元购买力。这种经济痛苦使得唐纳德·特朗普将矛头指向鲍威尔,希望将其作为牺牲品来转移公众注意力。尽管如此,鲍威尔坚定地表示,联储政策将基于经济现实和科学分析做出,不会受到短期政治风向的影响。特朗普对比欧洲央行近期降息举措,批评美联储跟进不及时,呼吁其像欧洲央行一样快速降低利率。
该观点虽然获得部分市场参与者支持,但也被认为忽略了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形势的根本差异。2025年初,欧洲央行将关键利率从2.5%降至2.25%,以应对通胀舒缓和经济复苏放缓。相较之下,美国经济依然面临供应链紧张和通胀高企等问题,降息风险较大。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强调,美联储将专注于遏制通货膨胀,即使这暂时影响经济增长,也不会放松货币紧缩措施。这种立场明显与特朗普的刺激经济优先策略相悖。此外,特朗普在2024年选举期间曾表示愿意让鲍威尔完成其直到2026年的任期,但近期的强烈言辞显示出态度明显转变。
在白宫经济顾问团队内部,也存在关于是否对美联储施加政治压力的激烈争论。总统高级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曾公开否认政府会对联储施压,但特朗普本人言论透露出强烈的不满和施压意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任命始于2017年,由特朗普提名,随后2022年获得拜登总统续任。这一任命跨越两届总统,体现出尽管政治环境复杂,但联储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连贯性和独立性。不过,当前的政治斗争和法律纠纷可能打破这一平衡,使美联储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干预风险。美国金融市场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因其可能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导致资本流动波动加剧,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
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如高盛已经上调了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可能性的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持续走低。总体来看,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的矛盾不仅是个人恩怨,更代表了政治力量与独立经济政策机构之间的深刻博弈。此举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经济走向,更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潜在影响。随着最高法院裁决临近,未来美国总统罢免独立机构负责人的法律界限也将愈发明确,联储的政策独立性能否得到保障成为市场关注重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维持美联储的独立性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和防止过度政治干预极为关键。一旦货币政策成为政治工具,可能带来长期经济波动和金融动荡的风险。
综合各方观点,未来美联储将在遏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复杂权衡,而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激烈批评只是当前美国经济政治环境中的一环,反映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各利益主体的紧张局势。面对特朗普的威胁,鲍威尔及美联储将继续坚持以专业和法律为基础的治理原则,努力维护美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平衡,避免政治干预破坏关键机构的公信力。随着时间推移,这场围绕利率政策和机构领导权的冲突将对美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思考美国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