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逐渐被主流金融市场接受,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借助持有大量数字资产作为财务战略,以期借助数字货币的增长潜力提升公司资产价值。迈克尔·塞勒作为该领域的先锋人物,通过微策略(MicroStrategy)大规模购入比特币,打造了独特的企业财库模式,掀起了资本市场模仿的热潮。此举不仅引发了投资者的极大兴趣,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效仿,尤其是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多个知名企业陆续公布加密货币财库计划,掀起一波热议。然而,SkyBridge Capital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安东尼·斯卡拉穆奇对这种趋势保持警惕,他认为这种“企业比特币财库热潮终将逐渐褪去”。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斯卡拉穆奇坦言,当前市场上大量公司试图复制塞勒的财库模式,看似风靡一时,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的生命力难以持续。他指出,投资者很快会意识到,支付溢价购买主要持有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的公司股票,实际上无异于绕过了直接购买加密货币的步骤。
斯卡拉穆奇直言:“为何要给中间商买单?”这种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收费结构、公司资本安排及其背后隐含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微策略作为典型案例,不仅囊括了大量比特币资产,还灵活运用股票发行、债务工具甚至优先股进行融资,形成了复杂的资本网络。尽管如此,微策略依然是该领域表现最优的上市公司之一,其股票价格在过去一年内表现亮眼。除了微策略,其他公司也纷纷入局。比如,专注比特币挖矿的Immersion Technologies在宣布2.5亿美元私募融资计划的同时,计划建立以太坊财库。
此外,多家公司聘请了行业内的知名人士作为顾问或董事会成员,如Fundstrat创始人Thomas Lee、以太坊联合创始人乔·卢宾以及著名投资人埃里克·特朗普等,以期增强市场信心和专业能力。但斯卡拉穆奇强调,这些附加的光环和名人效应不足以掩盖企业财库模式本身的潜在局限。他认为,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看待这些企业在数字资产管理方面不断衍生的“隐藏成本”,这些成本一旦被忽视,可能影响到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企业财库战略的争论同样在华尔街引发了对加密货币投资方式的不同认识。著名做空机构负责人吉姆·查诺斯批评这一模式为“金融废话”,坚称投资者直接购买比特币比购买相关公司的股票更为划算,更能体现数字货币的真实价值。对此,微策略创始人迈克尔·塞勒坚决反驳,他认为溢价反映了该公司所提供的多样化产品和企业独特的价值主张。
斯卡拉穆奇则提出了类似的疑问:当一家公司从投资者那里获得10美元,却仅用其中8美元购买比特币时,公司究竟能否实现增值?相比之下,投资者若直接用10美元购买比特币或许能取得更好回报。尽管如此,斯卡拉穆奇并未否认对比特币本身的看好,他本人仍然看好比特币的长期投资价值,且SkyBridge管理的加密货币ETF将微策略作为最大持仓。可以看出,投资人面对企业财库策略,应当深化对其投资架构和经营模式的理解,避免盲目追随短期热潮。未来,随着加密货币监管环境的持续完善以及市场成熟度的提升,企业财库模式或将进入一个更加理性的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对待数字资产投资的创新形式,辨别内在价值和市场炒作的边界尤为重要。新兴的加密货币生态正在不断演变,企业如何在保持创新的同时确保稳健运营,将决定未来数字资产投资的走向。
总的来说,斯卡拉穆奇的观点提醒我们,投资不仅要看当前的市场风口,更需要深入理解背后的商业逻辑与风险管理。在风起云涌的加密货币领域,理性、专业的投资判断是避免盲目跟风,获取长期稳健收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