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加码关税威胁,针对墨西哥、欧盟、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的进口商品提出了高达30%甚至100%的税率,试图通过施压推动其贸易议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国股票市场并未像几个月前那样出现剧烈波动,反而在这一消息面影响下依旧维持在接近历史高位的位置。这种现象引发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广泛关注,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对于理解当前市场情绪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市场对于特朗普关税政策发展的“免疫”机制。之前几轮关税消息发布时,市场曾出现短暂震荡,但随着时间推移,投资者形成了一种心理预期,即特朗普在实行最高关税威胁时往往会有所回撤或调低,这种所谓的“TACO交易”心态使得市场不再对单纯的口头威胁表现出敏感反应。投资者基于历史数据预判,认为实际执行的关税水平不会超过某一限度,因此对炒作过度警惕的消息持审慎态度。
其次,最为关键的是此次关税威胁并未涉及对中国的关税进一步加码。根据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资官迈克·威尔逊的分析,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其商品出口在美国进口份额中占有极大比重,尤其是科技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威尔逊指出,全球进口中来自中国的产品比例超过15%的产业,将因为关税负担增重而承受更大压力。不论是技术研发密集型企业,还是依赖中国制造的消费品行业,都高度敏感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变动。因此,市场真正担心的是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进一步上涨,而非针对欧洲、墨西哥等国家的关税调整。 从数据层面看,JPMorgan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利估计,美国当前的有效关税税率已从此前的约13%跃升至16.9%,但这一变化未包含对中国关税的实际提升。
当前中国商品关税率依然处于接近50%的高位,远低于特朗普之前扬言的145%。这种关税水平的稳定反而给市场提供了某种确定性,消除了进一步加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令投资者更愿意维持甚至增加投资敞口。 除关税因素外,市场的积极信号也体现在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迹象上。知名科技企业英伟达近日宣布已向美国政府申请恢复向中国销售其高性能H20 GPU芯片,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许可保证。这无疑对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业务发展是一个重要利好,也显示出美方在某些高科技出口管制上开始灵活调整,缓解了行业的担忧。这一政策调整正面影响了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信心,有助于稳定股市表现。
此外,美国股市的表现还受到全球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尽管贸易摩擦存在,但美国经济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企业盈利稳健,消费市场活跃,金融政策相对宽松。在这种宏观环境下,短期贸易紧张局势对市场的负面冲击有限。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企业业绩、创新能力以及新兴产业的成长空间,而非单一的贸易政策风向。 市场结构的变化也加剧了股市对关税威胁的免疫力。科技、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板块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逐渐提升,而这些行业部分依赖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但又具备一定自主研发和替代能力,使得关税带来的局部影响被整体市场的增长动力所抵消。
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中国之外的多个国家供应链正在多元化布局,减轻了单一贸易政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种供给链调整策略也提升了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总的来看,美国股市对特朗普最新关税威胁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反映了投资者对政策实际执行力度的理性预期,以及对当前全球贸易格局的更为全面的理解。虽然贸易摩擦仍是全球经济的一大不确定因素,但股市的稳定说明了市场对现实风险的评估已趋成熟。未来,如果中美贸易政策出现实质性恶化,尤其是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进一步加码,股票市场或将重新面临更大考验。但目前阶段,市场更多表现出对言辞威胁的淡定应对和对基本面增长的期待。 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全球贸易谈判动态,科学评估行业和公司所受关税影响的程度,合理调整投资组合以防范潜在风险。
与此同时,拓展对科技创新、行业结构调整及多元供应链布局的理解,将帮助构建更加稳健的投资策略。整体而言,特朗普关税威胁虽有波动市场的潜力,但在没有实质性力度加码的前提下,美国股市经过多次考验后,已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