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糖价走势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巴西的霜冻风险被正式移除之后,国际糖价出现了显著下滑。作为世界最大的糖生产国之一,巴西的天气状况对全球糖市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去的霜冻风险长期限制了该地区糖产量的稳定增长,然而,随着该风险解除,市场普遍预期巴西糖产将迎来持续增长,这成为压制糖价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印度的季风季节提前到来也为糖市带来了额外的供应利好。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其产量的变化对世界糖价同样影响深远。印度气象部门公布了6月降雨量比往年同期高出9%,并预计7月份降雨量将继续高于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印度的甘蔗种植区域将迎来良好的水源保障,助推糖产丰收。
有鉴于此,业界专家普遍看好2025/26年度全球糖产量将出现明显增长,供应过剩风险上升,自然而然导致糖价承压下滑。近三个月来,国际糖价连续大幅下跌,各主要期货合约纷纷触及多年低点。纽约糖期货10月合约和伦敦白糖8月合约价格均录得4年以上的新低,市场情绪趋向悲观。著名商品交易商Czarnikow最近发布报告,预计2025/26年度全球糖产将出现750万吨的过剩,这是近8年来最大的一次。美国农业部在其双年报告中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全球2025/26年度糖产量将同比增长4.7%,达到历史纪录的1.893亿吨,同时全球糖库存也将同比增7.5%至4118万吨,预示供应面将非常充裕。印度方面,合作糖厂联合会6月初预测2025/26糖产将同比激增19%达到3500万吨,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扩大以及丰沛降雨带来高产预期。
印度地球科学部的长远预测表明,今年季风季节降雨有望达到历年平均的105%,这一利好强化了印度糖产增多的预期。巴西则预计糖产同比增长2.3%,达到4470万吨,创历史新高。泰国糖产也有望小幅增长2%至1030万吨。整体看来,供应面强劲增长,成为压制糖价的头号因素。市场资金纷纷转向其他农产品和能源商品,糖市的投资热情明显下滑。短期内,除非出现突发极端天气,改变目前丰产预期,否则糖价难以扭转下行态势。
从产业链角度看,甘蔗种植户和糖厂可能面临利润收窄的压力,需要优化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此外,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贸易保护政策以及消费需求变化也将进一步影响糖价走势。虽然目前糖价低迷,但这也意味着下游食品加工和饮料厂商有机会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终端产品竞争力。未来趋势方面,随着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加深,糖业生产需更加关注灾害预防和水资源管理。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将在提升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印度和巴西作为全球糖产大国,如何合理调控供应和出口策略,将直接影响全球糖市的供需平衡。
投资者在布局相关品种时,应密切关注天气动态、政策变动及全球库存变化,以捕捉潜在机会。综上所述,巴西霜冻风险的消除和印度季风的提前到来,成为糖价近期大幅下行的重要催化剂。目前全球糖产过剩的预期使得市场谨慎看待未来价格走势,但糖业的长期发展潜力依然存在,产业各方应抓住挑战中的机遇,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