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政府频繁利用贸易关税作为调整经济策略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这种由行政部门单方面实施关税的现象,正在美国司法体系内引发前所未有的法律挑战和争议。一个关键案件——V.O.S. Selections, Inc.诉特朗普政府,正逐步推向司法审判中心,成为探讨政府权力边界的典型代表。该案件的核心争议在于美国宪法对征税和关税权的明确划分,是否允许总统依靠《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绕过国会直接制定关税政策。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明确规定:“国会有权征收税收、关税、进口税和消费税,用于偿债及保障国家防御和公共福祉,且所有税收须在全美统一征收。”简言之,征收关税的权力严格属于立法机关——国会,而非行政部门。
尽管如此,2025年4月初,总统通过宣布经济紧急状态,试图依据IEEPA实施大规模和全球互惠的关税措施,震惊了金融市场,引来了法律学者的质疑。他们坚信,财政权力应严格按照宪法规定归属国会,行政部门此举涉嫌越权。随即,数起诉讼由几家小企业发起,指责政府不合法地滥用紧急权力以制定关税。首次审理时,国际贸易法院三位法官一致裁定,基于IEEPA,总统无权单方面施加此类广泛关税,认定此举违宪,并针对未来关税发出禁令。尽管政府对判决提出上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十一位法官在2025年7月底举行全体会议,显现出对政府立场的明显疑虑。法庭质疑总统宣布紧急状态的合理性,强调宪法赋予国会议税权的不可剥夺性。
此案引发的经济影响不容小觑。根据路透社的报道,2025年6月,美国海关关税收入飙升至270亿美元,财政年度累计超过千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无党派智库税基基金会分析认为,这些关税相当于美国自199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单年度税收增加,预计全年将为联邦政府增加约1677亿美元的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约0.55%。众多专家警告,虽然关税表面是针对进口商品的贸易措施,实质上却转嫁给了普通消费者,成为变相税收。代表原告的资深律师尼尔·卡塔尔——曾任司法部副总检察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过去两个世纪从无总统单独征收关税的先例,这符合美国开国初期对三权分立的坚持。他强调,历史上如林肯总统在内战期间虽获得诸多权力,却未被赋予关税制定权。
立法机构始终是唯一拥有征税起源权的机构,尤其需在众议院发起相关议案。此外,他指出,历届总统若需实施贸易措施,必须先获得国会批准,行政部门不能擅自绕过立法程序。案件正在发酵的同时,关税措施于2025年8月初如期生效,让市场陷入不确定性。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这些关税可能改变的贸易环境及其对企业盈利能力和供应链的冲击。法律界也普遍关注该判决的先例价值。一旦联邦巡回法院最终裁定现行政权实施关税违法,这将迫使未来所有贸易关税政策必须通过国会审议,限制总统单方面采用经济紧急状态或行政命令调整贸易政策的空间。
更广泛地讲,这场诉讼体现出立法和行政权力之间的深刻拉锯,也提醒公众关注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透明和合规。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理解关税政策背后的法律依据,才能更明晰自身负担增加的缘由。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该案件判决结果将直接影响进口成本、经营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综上所述,美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单方面征收关税是否合法,已成宪法性的重大法律课题。随着联邦法院进一步裁决临近,相关法律、经济和政治影响逐渐显现。关税政策的未来走向,既关乎美国贸易战策略,也牵动全球市场神经。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国会与总统权力边界的界定,将在此案中得到重要诠释。未来,任何关税举措都必须更加重视法律合规与三权分立原则,确保税收权力不会被行政部门滥用,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根基和市场秩序的公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