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创新,起初被视为挑战传统金融体系的文化运动,强调透明度、去中心化以及通过代码构建更公平的金融秩序。比特币的诞生乃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金融体系失灵的直接反叛,代表着一场数字时代的金融革命。然而,经过15年的发展,加密市场和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传统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华尔街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加密领域,尤其是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等主流资产方面。即便如此,DeFi板块的形象依然受限于极端投机文化和大量的山寨币炒作,这让许多外界人士依旧将其视为高风险甚至“赌场”性质的市场。面对这种困境,DeFi需要重新塑造自身形象,积极拥抱那些曾被视为对手的机构投资者们——即“西装币圈人”,以实现更长远且稳健的发展。
"西装币圈人”是指那些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专业人士,他们通常穿着西装,代表着严谨、合规及资本实力。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逐渐关注并进入加密市场,通过投资、资产管理和创新产品为行业注入新的动力。BlackRock的比特币现货ETF就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迅速壮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反映出传统老牌金融在加密资产上的信心提升。尽管如此,加密市场整体仍然面临信任危机。数据显示,接近四成非加密用户因波动性和接入门槛等因素拒绝进入该市场,而美国的加密品接受率不仅未回升,反而自2022年以来有所下降,三成多美国人对当前加密投资产品缺乏信任。作为加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DeFi的信誉问题尤为突出。
2022年的多起安全事件和骗局对信任造成严重打击,而持续存在的山寨币热潮和黑客攻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负面认知。解决信任缺失问题,需要DeFi实现稳定性、结构化以及流动性三大关键要素的持续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所带来的资金规模、信誉与需求成为推动行业成熟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现实世界资产(RWAs)代币化领域,机构的介入令人瞩目。当前,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已突破240亿美元市值,较2024年中时的115亿美元实现了翻倍增长。其中,私募信贷作为较为传统且门槛较高的资产类别,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代币化的美国国债,占比34%。
市场研究机构VanEck预测,到2025年底,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市值将突破500亿美元。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为传统金融进入DeFi搭建了桥梁。相较于高波动的加密资产,现实世界资产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完善的抵押品设计,这极大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初入DeFi的顾虑。代币化资产不仅具备传统资产的熟悉感,也借助DeFi开放、透明和高流动性的优势,使得投资者获得更快捷且低成本的交易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推动这一波机构资本流入的,既非炒作,也非短期投机,而是基于对DeFi基础设施稳健性和潜力的理性认可。除代币化资产外,DeFi领域的结构性优化也日益显现。
用户体验的提升、合规框架的完善,以及稳定且可编程的回报机制,使DeFi逐渐符合机构投资者对安全性和效率的期望。最新报告指出,“无形DeFi”(Invisible DeFi)正成为主流趋势,像Morpho、Spark及Aave等协议通过与金融科技应用、交易所和钱包的深度集成,简化了DeFi的使用门槛,使得大批非加密原生用户能够在不直接接触区块链技术的情况下享受DeFi收益。数据显示,2025年6月,抵押借贷平台的锁仓价值一举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另一典型案例是Coinbase的链上信用业务,该业务通过比特币抵押贷款发放超过3亿美元贷款,绝大多数借贷用户甚至不会意识到背后采用的是区块链技术。制度和监管方面的逐步完善,也为机构资本入场提供了保障。透明、合规且易于监管的DeFi发展路线,有助于打消机构疑虑,为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融合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DeFi必须坚守其核心去中心化原则,抵制被传统资本完全掌控或重塑的风险。若机构投资者只是在集中化和许可化的环境下使用区块链,则DeFi将沦为传统金融的换皮版,失去其革命性意义。未来的挑战在于实现DeFi与“西装币圈人”之间的平等共存,推动双方的合作与共赢,且确保去中心化价值不被削弱。迎来机构投资,DeFi将更趋成熟和理性。虽然这意味着炒作减少、合规要求增加,短期内或许不再有一夜暴富的故事,但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长期稳定将得到保障。持续的资本流入与市场认可,有望推动DeFi从边缘技术变为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面对金融生态的演变,DeFi无需恐惧“西装币圈人”的加入。相反,通过拥抱机构资本和技术优势,DeFi可以实现质变升级。它将超越过往的投机泡沫和信任危机,迈向更加稳健和包容的未来。唯有如此,DeFi才能真正兑现其初衷,成为新一代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Kevin Rusher作为本观点的作者,强调了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并呼吁DeFi社区积极拥抱变革,以迎接更加辉煌的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