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功能的退化已成为公共健康领域一项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认知衰退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护理负担。近年来,关于延缓认知衰退的方法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宠物拥有(pet ownership)作为一种潜在的促进认知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众多研究表明,宠物娱乐、陪伴和互动可能为老年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多重益处,进而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近期一项基于欧洲多个国家长达18年的大型纵向研究,深入分析了宠物拥有与认知功能保持之间的关系,并特别考察了不同宠物类型对认知衰退的差异性作用,为理解宠物拥有如何助力健康老龄化提供了重要视角。 认知功能的衰退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注意力分散等,且随着年龄增长加速加剧。
传统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适当的营养、规律的作息、积极的社交活动和认知训练被认为有利于减缓衰退速度。宠物拥有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方式,可能通过增加身体活动、减少孤独感、增强社交互动和缓解压力,间接影响认知健康。 研究中使用了欧洲“健康、老龄化及退休调查”(SHARE)数据,涵盖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16,582名参与者,追踪时间长达18年。研究聚焦于两个主要认知领域:执行功能(通过语义流畅性测试衡量)和情景记忆(通过即时和延迟回忆测试衡量)。分析发现,整体宠物拥有者在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上表现出显著减缓趋势,尤其呈现在执行功能和情景记忆两个领域。 有趣的是,年龄组别本身并未显著调节宠物拥有与认知衰退的关系,说明宠物拥有对认知保护作用在50岁以上成年人中普遍存在,无论是较年轻的中老年人还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均受益。
相较于无宠物者,宠物拥有者虽然在基线时表现出执行功能更优而记忆表现稍逊的特点,但随时间推移认知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呈现积极的纵向效果。 更为细致地,针对不同宠物种类的比较揭示了差异性影响。狗和猫的拥有与认知衰退的减缓有显著关联,尤其狗主人在即时和延迟记忆测试中表现出更慢的衰退,猫主人则在语义流畅性和延迟记忆方面呈现较好保持效果。相比之下,鸟类和鱼类的拥有与认知衰退无显著关联,这提示了宠物种类的不同可能映射出人宠间互动强度和心理影响的差异。 此现象的背后机制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宠物中,尤其是狗和猫,因具备较强的社会互动属性,能促使主人进行更多的身体活动与社交交往,例如遛狗带来的外出与邻里交流,或是猫咪独特的性格使主人产生持续的关注和应对,均可能激活主人的认知资源。
相较于较为被动或互动性较低的鱼类和鸟类,狗猫所能提供的感官刺激、情感支持及社会联系更丰富,因此更可能带来认知保护效果。 另外,狗与猫互动带来的情感慰藉有助于降低主人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水平,调节神经内分泌反应,减少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分泌,间接减少海马体影响,从生理上减缓认知衰退。宠物还能成为主人的“情感替代社交网络”,在孤独或社交受限时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均与认知储备和认知弹性形成互补效应,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的损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宠物拥有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仍存在选择偏差的可能。一般来说,健康状况较好、生活习惯积极的人更可能拥有宠物,同时这些因素本身也影响认知健康。因此,宠物拥有对认知保护作用的因果机制尚需进一步验证,尤其需要考虑宠物拥有时间长短、互动类型及质量等因素。
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如仅通过调查首轮评价宠物拥有状态,缺乏动态追踪;样本来自欧洲,文化差异可能限制结果的全球适应性;对宠物数量和具体互动行为未作深入分析等。未来研究可在全球多样文化背景下,结合生物标志物及神经影像技术,探讨宠物互动对认知神经机制的具体影响,并关注宠物陪伴的心理社会中介作用。 总体而言,宠物尤其是狗和猫,在促进老年人认知健康方面显示出积极的潜力。作为一种可行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宠物拥有不仅丰富了晚年生活,也为认知健康加注了新的动力。社会政策层面,应关注为老年宠物主人提供经济支持和便利措施,如宠物医疗补助和适宜的居住环境优化,促进宠物与老年人间的良好结合,助推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伴随着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宠物作为陪伴者和健康促进者的角色认知也在不断深化。
未来社会不仅应倡导宠物作为情感伴侣的价值,更要推动跨学科研究深入探讨宠物与认知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助力打造更加幸福与健康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