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对数字资产的监管力度持续升级。特别是继全面禁止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挖矿后,2025年北京警方正式推出了一项创新机制,以实现查扣加密资产的高效、合规处置。这一机制通过香港合规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协作,实现了24小时内完成资产清算并将资金返还至国家财政的目标,标志着内地加密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北京此次创新举措的核心在于跨境监管合作的深化。由于中国内地严禁加密货币交易,查扣的虚拟资产无法在本地合法流通或变现。为此,北京市公安局联合法人股权交易中心,搭建了由第三方托管及技术鉴定环节支撑的处置模型。
数码资产经技术检验后交由受信托的香港合规数字货币交易所进行清算销售,确保整个流程不仅符合法规要求,也保护资产价值免受市场波动的不利影响。该流程实现了市场咨询基础上的储备定价机制,有效应对数字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风险。同时,服务提供商需缴纳高达110%的履约保证金,以确保资产及时安全出售。实时监控与数字记录贯穿整个环节,确保了信息透明和操作合规。北京市顺义区作为首个试点地区,成功完成了从资产托管到资金划转国家财政账户的全过程,时长仅为24小时。此举大幅提升了执法机关在查扣加密资产后的资金回收效率,极大缓解了传统流程中冗长、耗时的难题。
同时该机制借鉴了北京2017年建立的“绿色通道”模式,将实物查扣资产的快速处置经验成功拓展至数字资产领域。香港在此过程中扮演了特殊且关键的桥梁角色。作为中国内地以外具备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由港,香港为内地执法机关提供了一个合法变现加密资产的“缓冲区”,既尊重了内地禁止数字货币交易的政策底线,又满足了资产快速流动和处置的执法需求。此举也反映了香港近年来积极打造数字资产监管优势、吸引区块链及加密货币业务的战略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在执法资产方面,内地大型企业亦纷纷借助香港稳定且透明的监管环境开展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业务创新。例如京东就已在香港开展稳定币支付试点,印证了香港作为数字资产创新试验田的倍受青睐。
法律培训体系同步跟进,为司法人员和从业者补充冷钱包安全、区块链溯源等前沿知识,夯实了数字资产依法处置的专业基础。展望未来,尽管目前该机制主要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查扣资产的处置,但其规范化与流程化经验极有可能被推广至民事、破产等更广泛的法律领域,成为中国数字资产司法处理体系构建的模板。这不仅有助于填补传统法律框架中面对此类新型资产时的制度空白,也有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北京借助香港合规交易所实现数字资产快速清算的操作探索,同样给其他实行数字资产禁令却需处置涉案或查扣数字资产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路径。通过邻近而具有独立监管体系的司法辖区,合法合规地完成资产处置,而无需调整坚守的政策框架,是一种巧妙的跨境合作范例。总的来说,北京推动的24小时内通过香港合规数字资产交易所实现被查扣加密资产快速清算的举措,不仅解决了内地执法机关面对的实际困难,也为中国数字资产监管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启示。
此举彰显了中国在数字经济转型中对风险控制与创新发展的双重关注,同时巩固了香港在金融创新与跨境资产管理中的战略地位。随着监管环境的持续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未来数字资产的依法处置体系将更加成熟,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