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奢侈品牌一直被视为经济波动中的“刚需”行业,依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高净值消费者群体,实现持续且强劲的增长。然而,进入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开始显现新的波动迹象,尤其是部分知名品牌如LVMH旗下的Christian Dior、Kering集团的Gucci以及Chanel等顶级奢侈品牌,在第一季度均报告了销售额的下降。这不仅延续了2024年开始的放缓趋势,也引发了业界对消费者行为转变及市场前景的深刻反思。奢侈品行业的“狂热”时期似乎正在经历泡沫破裂的预兆。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着这一转折。首先,奢侈品价格的连续上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过去几年,部分奢侈品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0%,这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据麦肯锡早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4年间,奢侈品企业的利润基本上实现了三倍的增长,有80%以上的增长归功于价格提升。然而,过度涨价也引发了“贪婪通胀”(Greedflation)的质疑,使得部分高消费群体开始重新审视其消费决策,产生了克制购买或等待降价促销的心态。其次,奢侈品消费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和美国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成为行业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Morgan Stanley分析师Eduoard Aubin和Arunima Sinha在巴黎奢侈品市场讨论会上指出,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奢侈品消费将由中国和美国贡献超过一半的份额。然而,这两个群体的旅游频次正显著减少,减少了许多线下消费机会。
美国消费者赴欧洲旅游的减少和中国游客赴日本的锐减,直接导致奢侈品牌在旅游热门地和购物目的地的销量下滑。这一趋势直接影响了第二季度乃至未来的销售表现。此外,中美两国的经济及商业环境不稳定也对消费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商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整体消费者支出疲软,使得奢侈品市场的增长动力进一步受限。其表现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弱,更追求理性消费,加之全球通胀压力仍存,奢侈品牌推高价格的正当性受到挑战。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奢侈品牌采取了观望态度。
例如,Chanel全球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曾在接受Vogue Business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暂停价格提升策略,试图根据市场反应调整未来定价,避免因频繁涨价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奢侈品行业并非整体走弱。类似Hermès和Richemont等奢侈集团,在2025年第一季度依然实现了销售增长,尤其是Hermès的小号Birkin包价格在五月份攀升至12700美元,显示其品牌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强劲韧性。这一方面证明了奢侈品市场的分化趋势:顶级品牌凭借极高的品牌影响力和独特产品,仍能保持高定价和强势销售;另一方面,中高端奢侈品牌或因涨价过快而面临消费者“退潮”。奢侈品销售与美国家庭财富的紧密关联也值得关注。美国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家庭净资产增加了51万亿美元,这其中绝大部分增幅集中于年收入超过16万美元的顶层20%的家庭群体。
奢侈品消费的井喷,尤其是在皮革手袋、品牌珠宝和腕表领域,与财富增长密切相关,因为这些消费主要依赖于被资本市场支撑的财务财富增值。然而,市场环境变化使得财富分布的不均以及整体经济的压力开始反映在奢侈品的销售数据中。面对消费者因价格过高而开始寻求折扣的趋势,奢侈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长期来看,奢侈品行业必须在维持品牌稀缺性与满足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微妙平衡。过度涨价虽可短期提升利润,却可能削弱消费者忠诚度和购买欲望。合理的价格策略结合精准的市场洞察,才可能为奢侈品牌带来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增长。
同时,品牌还需创新营销手段,加强数字化和多渠道建设,捕捉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当前奢侈品品牌还需注重全球经济趋势的演变,特别是关注中美两大市场的消费者动态,调整供应链与营销重心。增强线下体验店的吸引力和服务质量,融合线上电商的便捷,也为转型提升提供了可能。总体而言,奢侈品牌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点。在价格调整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双重夹击下,品牌必须精准把握市场脉搏,优化产品与服务,才能避免陷入大规模折扣竞争的泥潭,维持其尊贵地位。未来几年,奢侈品行业的波动性将加剧,但创新与稳健经营依然是其延续辉煌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