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服務行業環境日益複雜多變,非金融不當行為問題越來越受到監管機構和社會大眾的重視。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近期發布了明確的指導方針,針對包括欺凌、騷擾和歧視在內的非金融不當行為提出了具體的監管期望,旨在促進整個金融服務領域形成一致且積極的處理機制。此舉標誌著FCA在完善監管範疇方面踏出了重要一步,亦彰顯了營造公平、安全職場文化的決心。 近年來,FCA致力推動多元與包容策略,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金融行業中存在的文化問題。根據2024年10月一份全面性的文化調查數據顯示,金融機構內報告的欺凌、騷擾與歧視事件較三年前增加了60%。表面上看似數字攀升,而這部分反映出受害者對曝光問題的信心提升,但另一方面,根據工會大會(Trade Union Congress)的數據,仍有近53%的員工選擇對此類行為保持沉默,顯示文化上的諸多障礙依然存在。
FCA副首席執行官Sarah Pritchard在談及非金融不當行為時指出,不受制止的非金融不當行為正是組織文化失敗的明顯警示信號。若職場縱容肇事者逍遙法外且晉升,受害者及旁觀者將因此不願發聲,形成“沉默文化”,這不僅阻礙問題解決,也將破壞整體企業的凝聚力及信任基礎。更形嚴重的是,這種文化可能會導致嚴重心理傷害,甚至給公司帶來法律及聲譽上的風險。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及早辨識及應對非金融不當行為風險是確保業務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這需要管理層積極建立透明、公正的反饋與申訴機制,以及培育支持員工表達意見的環境。FCA則扮演推動者與監管者的雙重角色,透過制定涵蓋非金融行為的明確規範,賦予受害者保護與救濟,促使整體行業標準同步提升。
2023年9月,FCA發佈重要諮詢文件《金融業多元與包容——攜手推動變革》,明確提出修訂現有行為準則,將非金融不當行為納入監管範圍。這一舉措迅速引發金融機構的高度關注,促使它們重新審視內部文化政策和風險管理架構,紛紛加強員工培訓和行為監控機制。 在實務層面,面對來自員工的匿名舉報和公開指控,金融企業不得不迅速做出迴應。部分機構開始採用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工具,監測潛在風險行為模式,力求藉此及早介入調查。與此同時,推動多元化招聘政策,以及建立跨部門合作的小組,也成為改進工作文化的重要策略。 然而,非金融不當行為的根源往往深植於企業文化及權力結構中,僅依賴監管與規範仍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促使行業內外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形成多層次且協同的防治網絡,為打造包容且尊重的工作環境奠定基礎。同理,員工培訓亦應重視軟實力的培養,如同理心、尊重與溝通技巧,這有助於減少誤解和衝突的產生。 除此之外,FCA提出的框架亦強調保護舉報者的安全與權益,防止他們遭受報復。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恐懼報復往往導致受害者選擇沉默。透過明確裁罰違規行為,保障勇於揭露問題的個人,才能從根本改善企業氛圍與行為規範。 對金融行業的長遠影響而言,從打擊非金融不當行為著手,將促進企業治理透明化,強化社會責任感與公信力,提升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進而創造更穩健的業務環境及競爭優勢。
當各機構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高標準職場倫理,金融市場穩健發展的基礎將更為夯實。 總結來說,FCA此次戰略調整,透過明確期望與全新監管架構,觸及金融服務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問題。非金融不當行為的有效防治不僅是合規要求,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審視內部治理與風險管理策略,強化對員工身心健康的關注,形成正直、包容的文化氛圍,以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展望未來,這場關於職場文化的變革將持續深化,為整體行業注入更具責任感與同理心的動能,並最終促成一個更加公正且安全的金融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