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其影响力的提升,相关企业在银行服务方面屡屡遭遇困境,特别是在获得银行账户与资金支持的过程中面临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限制。针对这一现象,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出台一项行政命令,旨在阻止银行因政治倾向或行业属性而拒绝为特定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这一潜在举措被认为是针对所谓“Operation Chokepoint 2.0”(第二次堵点行动)的回应,意在保护加密公司免受不公平的“去银行化”行为影响。 “去银行化”问题早在拜登政府期间便逐渐显现,多个加密货币创始人和科技创业者被银行拒绝开设账户或维持账户服务,导致其运营受阻,资金流转困难。此类行为不仅限制了创新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引发了广泛的监管和政策关注。
特朗普政府此番表态,无疑向加密行业释放积极信号,意图通过行政命令保障技术和加密产业的健康发展,防止金融机构滥用权力进行政治或行业歧视。 该行政命令的核心在于强制要求银行为所有合法企业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务,无论其背景、政治立场或经营领域如何。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已与多家大型美国银行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及富国银行等展开接触,旨在平息公众对于银行拒绝服务武器化的担忧。同时,针对枪械制造商和化石燃料行业曾遭遇的银行服务限制,行政命令也在相应涵盖范围之内,试图为所有遭受类似待遇的行业寻求有效救济。 此外,监管机构的态度转变也成为推动这一政策出台的重要因素。此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马丁·格鲁恩伯格(Martin Gruenberg)被称为“堵点行动2.0”幕后设计师,其即将于2025年初卸任,有望为政策环境带来新的可能性。
监管层的调整或将带来加密货币产业更为宽松的金融服务环境,使加密企业能够获得应有的银行支持和金融保障。 然而,尽管特朗普政府表现出支持加密行业的意愿,加密企业在银行服务上面临的挑战可能短时间内并不会彻底消失。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场“去银行化”的斗争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甚至更久。以Custodia Bank创始人兼CEO凯特琳·朗(Caitlin Long)为例,她多次遭遇金融服务中断,导致公司流失大量资金和宝贵时间,彰显了金融机构现有政策与创新需求之间的摩擦。 特朗普在2025年3月于白宫举办的加密峰会上,明确承诺将终结“堵点行动2.0”,倡导通过行政手段维护加密企业的银行权益。尽管如此,联邦储备系统(Fed)新会员的任命尚未完成,几大监管机构之间的政策协调仍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货币监理署(OCC)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能废除反加密指导意见,而联邦储备系统仍持保留态度,行业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加密货币行业的银行服务问题不仅关乎金融便利,更深层次地影响技术创新生态与市场信心。传统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方面的担忧,导致对加密业务的排斥态度持续存在。诸如反洗钱法规、客户尽职调查等合规要求,对快速变化的加密产业形成严峻挑战。尽管如此,随着监管趋稳和政策支持的增强,未来银行与加密企业之间的合作空间有望逐步扩大。 加密行业自身也在积极寻求变革路径。
部分企业投身于打造自有的区块链银行,尝试绕开传统银行的限制,推动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这些尝试不仅为加密企业提供了新的金融服务渠道,也为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技术创新的启示。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于加密货币的立场也日趋多元化。部分国家强化监管,严控虚拟资产风险,而另有国家积极扶持加密产业,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政策导向对于全球加密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拟推行政令,有望成为美国加密产业政策的重要转折点,赢得更多市场参与者的认可与支持。
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考虑发布“去银行化”行政命令,彰显了其对创新产业保护的决心和应对金融排斥问题的积极态度。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加密企业的银行业务压力,也为整个科技与金融创新领域营造更加包容的环境。未来随着相关行政命令的落地和监管机构的协同改革,预计将推动美国乃至全球加密货币产业迈向更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加密行业的挑战仍在继续,但政策利好与技术革新为其注入了强大动力。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亟需深化合作与理解,共同构建公平、透明且高效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特朗普政府的这次考虑与举措,无疑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值得行业内外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