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被称为“巨大利好法案”的税收与支出法案,该法案几乎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的年度资金削减了一半,引发了监管圈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强烈关注。CFPB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设立的一个关键监管机构,其职责是监督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公平、不透明和欺诈性金融行为的侵害。该机构的资金来源特殊,不依赖国会的年度拨款,而是由联邦储备系统的运营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此前,这一比例设定为12%,但新的法律修改后,该比例降至6.5%,创下历史新低。此次预算削减预计将使CFPB在2025财年的资金从约8.23亿美元减少到4.46亿美元,削减幅度近46%。这种大幅度的资金减少,对CFPB的执法能力和监管范围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CFPB的主要职能包括执法现有金融法规、监督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以及处理消费者投诉。自成立以来,CFPB已为超过2亿消费者追回了约210亿美元的金融救济,并对金融机构处以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帮助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资金削减无疑会限制该机构履行职责的能力,尤其是在处理涉及大型金融机构的复杂案件时。消费者权益专家指出,如此大幅的预算下降使得CFPB难以对“金融巨头”发起有效监管,形同让监管从“以少胜多”的大卫对抗歌利亚,变成了“半个大卫”面对强敌,监管形势将更加严峻。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在此前的执政期间已多次削弱CFPB的人员和职能规模。例如,代理局长曾提议将机构人员从1700人削减至200人,这将极大限制CFPB的日常工作开展。
虽然目前这一裁员提议正在联邦法院接受审理,但若最终落实,无疑会与预算削减叠加,进一步削弱CFPB作为监管者的能力。尽管一些支持预算削减的政策制定者声称,此举可减少监管重叠和浪费,且不会影响CFPB的法定职责,但多位消费者保护组织和法律专家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减少资金将直接导致监管力度下降,金融机构可能更频繁地违规,而消费者将面临更大风险。尤其是在信用报告、债务催收、学生贷款服务等领域,消费者投诉数量庞大且问题复杂,缺乏充足资源支撑将极大影响访问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此外,CFPB的预算结构本身是为了保障其独立性,避免政治力量直接干预。然而此次法案对资金比例的调整,则改变了这一结构基础,可能使CFPB更加容易受到政治周期和立法风向的影响,削弱其监管公正性和持续性。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CFPB资金的减少可能会带来多种负面影响。首先,消费者在遇到金融纠纷和不公待遇时,获得机构反馈和援助的速度与质量可能大幅下降。其次,金融机构受到的监管压力减轻,可能增加其对消费者的不公平操作和误导性营销行为。尤其是在高利贷、付费贷款、信用修复等敏感领域,监管缺失可能导致消费者陷入更深的金融陷阱。同时,随着CFPB监管力度减弱,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也可能受到挑战,整个金融环境的风险水平上升,进而影响经济稳定。针对这一情况,消费者保护组织纷纷呼吁复议或抗议,要求恢复CFPB的正常运营资金,保障机构能够有效履行监管职责。
而中立分析人士则指出,虽然特朗普此次举措预计至少在未来三年持续施行,但未来历届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方向很可能影响CFPB的资金走向和业务范围。展望未来,除了资金投入,CFPB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公众和媒体也应保持对金融监管领域的高度关注和监督,推动政策制定者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教育方面,也应加大力度,提高大众对金融风险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毕竟,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监管机构的力量虽然重要,但消费者的主动防范意识同样不可或缺。总结来看,特朗普签署的“巨大利好法案”通过削减CFPB资金,实质上削弱了该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监管能力,短期内可能对消费者保护产生消极影响。
虽然行政层面或许会寻求其他机制维持一定监管,但资源不足的现实摆在那里,忽视其潜在风险不利于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未来,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评估这一变化带来的利弊,推动建立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金融监管框架,确保消费者权益不被削弱,金融市场能够公平、安全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