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思科(Cisco)近日披露,其身份服务引擎(ISE)及被动身份连接器(ISE-PIC)发现两处关键远程代码执行漏洞(RCE),漏洞编号分别为CVE-2025-20281和CVE-2025-20282,均获得最高严重等级评分10分,显示出极高的风险级别。此类漏洞一旦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可能导致攻击者以最高权限控制目标系统,进而对企业的网络安全造成毁灭性打击。身份服务引擎(ISE)作为安全领域的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中,负责实现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和网络访问控制,是保障企业网络策略执行的关键枢纽。漏洞涉及ISE与ISE-PIC关键版本3.3与3.4,给广大用户敲响警钟,安全升级不容忽视。首个漏洞CVE-2025-20281主要由于API接口对用户输入的验证不充分导致,攻击者无需认证即可制造精心构造的API请求,从而执行任意命令,并以root权限控制系统,潜在风险极大。
第二个漏洞CVE-2025-20282则源于内部API在文件处理机制上缺乏严格检查,允许攻击者通过远程上传恶意文件到受保护目录,并执行这些文件获取系统最高权限。两者共同构建了一个极易遭受远程攻击的安全隐患。思科官方报告显示,虽暂时未发现这两大漏洞有实际利用案例和公开攻击代码,但考虑其破坏性潜力,所有用户必须及时更新系统。思科发布了针对ISE版本3.3和3.4的安全补丁,其中包括3.3 Patch 6(版本号ise-apply-CSCwo99449_3.3.0.430_patch4)和3.4 Patch 2(版本号ise-apply-CSCwo99449_3.4.0.608_patch1)。用户如未及时应用补丁,风险将持续存在且无有效绕过方案。及时升级系统不仅能够堵住漏洞入口,还可确保产品持续稳定运行,防止潜在数据泄露及服务中断。
网络安全专家建议,企业应即时采取行动,除了应用官方补丁外,还需加强监控和日志审计,密切关注异常行为,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同时加强内部安全意识培训与应急演练,筑牢第一防线。随着智能化与云计算应用的普及,网络攻击技术日益复杂化,防护体系的强化显得尤为迫切。像ISE这类核心设备的安全漏洞直接关系到整个IT环境的稳固性,一旦被攻破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企业声誉受损,同时面临合规处罚风险。此次事件也提醒所有IT管理者,不能放松对网络中枢设备的日常安全检测与维护,必须将漏洞管理纳入常态化流程。利用自动化工具定期扫描与补丁管理,结合多层次的安全策略,形成纵深防御体系,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
此外,业界对于RCE漏洞由其高危隐患给予高度关注,相关厂商及用户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保证在漏洞爆发后能够迅速部署防控措施,防止攻击波及面扩大。思科作为业界巨头,其对安全事件的透明披露和应急响应也为同行树立了良好榜样。总结来看,思科此次补丁发布对于强化用户网络安全环境具有关键意义,有效遏制了潜在的重大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无小事,只有持续关注软件供应链的安全,保持系统的更新迭代,才能在复杂的网络安全态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将安全视为战略性资产,加大投入,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实现数字化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