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复性问题备受关注。重复性,作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原则之一,指的是其他研究者能够重复实验并获得相似结果的能力。然而,全球范围内大量研究表明,许多科研成果难以被成功复制,产生了所谓的“重复性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巴西推出了一项独特且大规模的生物医学研究重复性项目,试图检验本地科学成果的可靠性。该项目不仅聚焦于验证实验结果,更提出了基于方法而非领域的全新思路,为科学研究的质量与透明度开辟了新的路径。该研究由巴西联邦里约热内卢大学(UFRJ)牵头,汇集了超50支科研团队和逾200名科学家共同参与。
他们精选了依赖三个常用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的实验论文进行复制尝试。所选方法涵盖细胞代谢测定、基因扩增技术和啮齿类动物迷宫测试,这些均为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团队从1998年至2017年间发表且至少一半作者具巴西国籍的论文中,随机抽取了60篇具有复制潜力的论文,并由三组不同团队对每项实验进行独立重复。最终,项目共完成47个实验的97次有效复现尝试。令人遗憾的是,复制成功率不足一半,只有约21%的研究符合设定的核心重复性标准。除复制成功率不理想外,原始研究报告的效应值普遍高出后续重复实验的平均60%,这表明许多已发表的生物医学研究或许高估了干预措施的实际影响。
这一发现警示了科学界,即便是在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中,也存在结果膨胀或过度乐观的问题。该项目的成果虽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已经提交至生物科学预印本平台bioRxiv,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研究负责人之一的玛丽安娜·布埃恰特·德·阿布雷(Mariana Boechat de Abreu)指出,尽管结果令人失望,但这正是改革的起点。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难以复制的实验,巴西科研界有机会从体制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积极反思,完善科学研究流程。项目协调人奥拉沃·博雷尔·阿马拉尔(Olavo Bohrer Amaral)形容此次合作如同协调“多支各自风格迥异的业余乐队,尝试奏出一曲和谐交响”,彰显出整合多方资源与统一研究标准的复杂挑战。此次研究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其“以方法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区别于大多数重复性研究侧重于单一学科领域的做法。
这种策略让项目关注于科学技术的普适性与标准化执行,进一步反映出科研方法对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影响。除实验层面的问题外,该项目尚揭示了科研文化及资源配置上的不足。COVID-19疫情期间的实验进展缓慢,团队之间对重复实验标准的认知差异较大,这都暴露了制度层面对科研质量的制约。国际上,包括美国和欧洲的类似重复性项目,也曾报告过类似的复制难题,体现出现代科学共享数据、透明方法与合作精神的不足。综合来看,巴西的这项重现性项目不仅促进了对自身科研实力的客观评估,更为全球学术界敲响了警钟。未来,提升实验设计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加强多中心重复研究的制度保障,以及推动开放科学文化显得尤为关键。
研究者们呼吁政府与科研机构加大资金与政策支持,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论培训,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重复性危机。此外,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鉴定体系,推动论文发表前的多轮验证,以及交易透明数据库共享,都将助力提升生物医学领域及更广泛科学领域的研究质量。当前,全球科学共同体正经历由传统科研模式向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巴西重现性倡议项目无疑成为其中的重要先驱。通过这次大规模的三方法重复检验,科学界得以识别并正视潜在的误区与挑战,有助于科学研究回归其探索真理的本质。未来,借助科技进步和良好政策推动,科学的重复性和可信度有望持续提高,进一步增强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和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