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的广泛应用和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数字资产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质使其在涉及非法交易、洗钱和犯罪收益转移等方面也呈现出挑战。针对这一现象,瑞典政府积极调整政策,强化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和没收行动。瑞典司法部长古纳尔·斯特罗默(Gunnar Strömmer)近日公开呼吁地方执法机关“加大压力”,重点打击涉及加密货币的犯罪资产,彰显了瑞典在打击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违法活动方面的坚定决心。2024年11月,瑞典通过了一项关键法律,赋予执法机构更广泛的权力,允许他们没收涉嫌犯罪来源的奢侈品和大量现金资产,即使尚未对相关个人展开正式调查。这项法律的出台,旨在堵塞法律漏洞,增强对犯罪收益的追缴能力,有效遏制暴力犯罪和其他严重违法行为。
司法部长斯特罗默表示,自新法实施以来,瑞典当局已查获超过830万美元的犯罪收益,涵盖房地产、企业资产及数字货币等多种形式的非法所得。尽管具体加密货币没收金额尚未完全披露,但重视加密资产成为政府重点工作方向之一。同时,他敦促警方、税务部门以及瑞典执行局加大对潜在涉及加密收益案件的调查力度,提高查获效果。瑞典的这项立法突破了传统执法必须基于直接犯罪证据才能展开资产没收的限制,转而采取“可疑财产没收”制度,即若个人无法合理解释其拥有的大量财产来源,则相关资产可能被依法没收。该措施显著提升了执法部门的操作灵活性和效率,更好地打击金融犯罪。瑞典此举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既体现了其严厉打击街头犯罪与经济犯罪双重目标的意图,也凸显了数字货币监管的新趋势。
早前有报道称,一名旅客因无法合理说明携带的13.7万美元现金和劳力士手表来源,被瑞典当局依法扣押,这一事件成为该法执行力度的典型案例。同时,据悉法律生效首周,执法部门即收缴近100万美元相关资产,显示出初步成效。值得注意的是,瑞典部分政界人士也在呼吁将加密货币纳入国家财政储备体系以增强监管影响力。议员里卡德·诺丁(Rickard Nordin)曾向财政部长建议考虑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之一,借鉴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全国性加密储备的先例,打造成本地“零预算”模式,不出售没收的加密资产,从而长期积累价值并强化监管资源。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5年3月签署了设立国家加密储备的行政命令,美方此举被视为推动全球数字货币管理革新的重大信号,也推动包括瑞典在内的多国探索类似储备管理政策路径。从政策层面来看,瑞典新法积极整合了多个执法机关资源,通过协作机制提高犯罪资产追缴的效率。
警方、税务局与执行局共同筛查线索,精准锁定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嫌疑财产,确保执法过程合规且有效。与此同时,瑞典社会对这类措施的态度存在一定争议。批评者担忧新法或导致权力滥用,侵害合法民众财产权利,尤其在尚无明确定义犯罪事实的情况下,财产被没收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及社会信任问题。对此,政府回应称保障法律的透明性和公平性,将依法提供充足申辩机会,确保权利得到合理保护。瑞典的做法为全球数字货币监管和打击跨境犯罪提供了重要借鉴。加密资产交易因其跨国界、匿名难追等特性,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挑战,各国纷纷寻求平衡安全与创新的解决方案。
强化没收权利、引入审慎立法、提升执法效率,成为共识方向。未来,随着数字货币技术和生态不断发展,瑞典可能进一步完善法律框架,结合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升监管透明度,并加强国际合作,防止犯罪资金流动进入全球金融体系。此外,政策制定者需关注保护普通民众和合规投资者利益,避免过度限制创新活力。针对加密资产监管,瑞典的经验显示,法律设计应兼具操作性与法律保障,确保能够有效打击犯罪,同时维持市场公正与信任。总的来看,司法部长斯特罗默强调“加大压力”体现了瑞典政府推动数字货币法律监管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通过新法赋权及实施严格的没收措施,瑞典力图切断犯罪资金链,遏制金融乱象,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未来,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瑞典有望建立起更加完善且具有示范意义的加密资产合法治理体系,引领国际监管规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