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特别是在视频生成领域的飞速进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影响着全球创意产业。从最初粗糙失真的早期AI视频,到如今几乎难以辨别真假的惊艳画面,人工智能生成视频的质量正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甚至音乐视频的制作流程都因这一技术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催生新的表达方式与商业模式。历史性的转折已在眼前。传统观念认为,AI生成的视频往往会出现异常,比如六指的手、失真的面孔或动作僵硬等问题,但现在,这些“致命缺陷”已日益减少,逼真度令人震撼。以一个广为流传的AI生成视频为例,演员威尔·史密斯生动吃意大利面的镜头,从2023年至今经历了质的飞跃。
此前的视频模糊,面部比例失调,动作表现僵硬,甚至意面根本未进入嘴巴,而现在通过谷歌Veo 3平台生成的版本,已毫无瑕疵。这无疑成为行业衡量AI视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节点。AI视频生成领域的创新速度惊人,几个月甚至数周内,新一代工具层出不穷,更新换代极其迅速。去年六月问世的Luma Labs的Dream Machine今年三月发布的Runway AI Gen-4、去年年底OpenAI的Sora,以及五月份最新的Veo 3均代表了该技术的发展高峰。Runway AI凭借卓越表现,已与美国知名影视娱乐集团Lionsgate和AMC Networks达成合作,彰显AI技术的商业认可度。Lionsgate副总裁迈克尔·伯恩斯就曾透露,公司考虑使用AI技术将像“疾速追杀”、“饥饿游戏”等经典电影,转化为动画形式或家庭友好版本,而无需制作全新项目,这种思路展现了AI为现有IP挖掘衍生价值的巨大潜力。
在制片前的剧本分镜和预视觉化阶段,AI视频技术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传统制作流程中,拍摄战争场景、大规模群演早期数字化预览需要数百万美元,但借助AI,一段10秒钟的包含10000名士兵置身暴风雪中的模拟视频即可快速生成,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2024年10月,全球首部AI生成动画长片《机器人之地》面世,标志着人工智能不仅仅是辅助工具,也可以用来完成完整影片制作,虽然这尚非AI的最终目标,而是向制作团队展示技术可行性的探索。AI视频技术在行业内的接受度并非一面倒,有不少意愿接受新技术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担忧和抵触。部分独立制作人如Indie Studios的联合创始人安德鲁·怀特公开拒绝采用AI,认为其可能损害创作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表达。相反,Runway AI创意总监杰米·安弗森则认为,AI为创作者提供了无限次修正的可能,帮助坚守甚至更贴近最初的艺术构想,这是传统成本高昂的影视制作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这场技术革命也引发了关于伦理、环境和版权的热议。乔治亚州立大学教授伊丽莎白·斯特里克勒观察到,尤其是年轻创作者对AI带来的能源消耗、水资源使用以及训练模型时未经授权利用原创作品表示忧虑。工会方面,2023年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已取得在AI图像使用方面的让步和保护,这显示了行业对话正向着更加规范和公平的方向发展。随着AI视频技术的普及,传统好莱坞在选择、审美权方面的主导地位可能逐渐减弱。越来越多普通艺术家、内容创作者能够借助AI的平台,直接面向广泛观众,激发全新创作生态。Runway AI的创始团队兼具艺术与计算机科学背景,这种跨界复合优势使其在电影、电视及广告领域脱颖而出,同时他们也未停止创新的脚步,早已将目光投向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领域,谋划在元宇宙环境中拍摄电影的新形态。
技术发展总有其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正如安弗森所言,最令人激动的成果往往出乎开发者预料,关键是让艺术家用技术去创造和表达。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生成视频将在创意内容生产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降低成本、激发创新并扩大创作自由度的强大助力。同时,有关版权保护、制作伦理、环保效应和行业规范的深入讨论仍在继续,唯有平衡创新与责任,创意产业方能迎来更具活力和包容性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