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作为早期人类近亲,长期以来在人类进化史中被认为是狩猎者和采集者,依靠大量摄入蛋白质维持生活。但最新发表在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的一项考古研究揭示,尼安德特人早在约125000年前就已开始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提炼动物脂肪,这一行为发生时间早于其他已知古人类近10万年。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重塑了我们对尼安德特人饮食结构的理解,也揭示了其在严酷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营养需求的精细管理。研究地点位于德国东北部的Neumark-Nord遗址,这里因发现大量被加工的动物骨骼碎片而被称为“脂肪工厂”。考古学家通过系统的发掘和分析,记录了超过170只大型动物的骨骼残骸,这些骨骼显示出明显的敲击、粉碎和加热痕迹。研究者观察到,尤其是富含骨髓和脂肪的部位如股骨和颌骨被优先处理,而脂肪含量较少的部位如足骨则较为稀少。
这种选择性处理暗示尼安德特人已经掌握了骨内脂肪的提取技术,利用煮沸等方式将脂肪从坚硬的骨质中释放出来,甚至可能通过舀取骨汤表层的油脂为未来储存做准备。早期人类的高热量需求难以单靠蛋白质满足。已知人体摄入蛋白质超过一定限度可能导致“兔肉中毒”现象,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对面临寒冷气候和食物短缺的尼安德特人而言,仅靠蛋白质摄入远远不够,脂肪成为冬春季节重要且有效的能量来源。过去学界普遍认为,直到2万8千年前,早期人类才出现类似的脂肪提炼行为。这项来自Neumark-Nord的最新证据不仅将这一技术的起源推前了数万年,也证明尼安德特人具备更为先进的食物加工和能源利用能力。
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团队在靠近水源和炭火残留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烧焦的骨骼碎片,颜色从深棕到黑白不等,这些标志表明骨片经历了长时间的加热和处理过程。尽管没有直接发现用于煮炖的容器,但科学家推测当地尼安德特人可能使用了易腐的有机材料如鹿皮或桦树皮来充当炊具,显示其物质文化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这一发现不仅突出尼安德特人的适应性和技术创新,也为理解古人类的营养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他们如何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正常能量摄入,抵御恶劣气候带来的挑战,成为当前人类演化研究的关键问题。通过骨骼碎片上的切割痕迹和加热痕迹推测,尼安德特人的骨脂提炼可能是群体合作、技术传承和文化传递的结果,说明他们社会结构复杂,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和前瞻性。此外,这项研究还引发新的讨论,诸如这些“脂肪工厂”在当时是否普遍存在,或仅为Neumark-Nord地区的局部现象,如何与同期早期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相互比较,都是后续考古和人类学研究亟需解答的课题。
伴随更多遗址的发现和新技术的运用,预计尼安德特人在饮食和技术方面的认知将持续深化。总结来看,Neumark-Nord的考古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尼安德特人生活方式的认识。远超以往预期的脂肪加工技术反映出他们在生存斗争中的智慧与适应力。永运在历史阴影下被低估的尼安德特人,如今正逐步显露出其独特的文化和技术魅力,为人类演化史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启示。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推进,我们或将见证更多关于古人类饮食革命和生态适应的精彩故事,进一步解锁人类悠久历史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