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汽车公司于2018年夏天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莱奇维尔启动了一座占地230万平方英尺的汽车组装工厂,标志着其进军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雄心壮志。这座工厂的设计产能为每年15万辆车,表达了沃尔沃对扩大北美市场份额的强烈期待。然而,七年过去了,这笔投资达14亿美元的工厂却面临严峻的利用率低下问题,真正发挥的作用远低于预期,成为沃尔沃的一大“头疼”难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工厂去年仅生产了约2万辆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13%,远未达到实现盈亏平衡所需的最低50%水平。曾在该工厂生产的S60轿车已于一年多前停产,现在工厂的生产阵容仅剩两款电动跨界车——沃尔沃EX90和Polestar 3,产能严重闲置。沃尔沃面临的困境不仅是产能浪费,更深层原因在于产品决策失误和对电动车市场的时机判断不精准。
启动工厂时,沃尔沃希望借助电动化转型的趋势抢占先机,但恰好碰上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以及消费者接受度和生产成本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的阶段。工厂位于南卡罗来纳的地区较为偏远,缺乏足够的熟练劳动力,招工困难也限制了生产线的效能和扩展空间。此外,工厂管理层频繁变动、运营不稳定也给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全球汽车市场的整体疲软以及沃尔沃全球销量下滑也对该工厂的运营产生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沃尔沃的营业收入锐减60%,进一步削弱了资本实力和持续投入的能力。面对持续的产能闲置及经济亏损,沃尔沃内部及外部分析师均开始质疑其继续坚持美国制造的可行性。
北美市场竞争激烈,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及其他外资品牌均加大在本地生产的资源投入,而沃尔沃却尚未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尽管如此,沃尔沃官方仍表示对南卡罗来纳工厂的“全面承诺”,并将其视为核心战略优势。公司高层提出“本土生产本地销售”的理念,强调工厂对于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为提升产能利用率,沃尔沃正在积极探讨在该工厂新增生产量更大的车型,例如定位于热销细分市场的中型混合动力跨界车XC60。沃尔沃CEO哈坎·萨缪尔森曾公开表示,希望“尽快引进一款销量良好的中型车型”,以提升工厂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该计划若能实施,将需要额外投入数亿美元改造和扩充生产线。
分析师指出,这既是沃尔沃调整工业布局和制造策略的关键步骤,也是公司能否扭转产能利用率低迷局面的重要战役。然而,投资能否带来预期的销量提升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需权衡追加投入风险与放弃该工厂的潜在损失。沃尔沃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近年加大全球布局及电气化转型。这一背景下,沃尔沃美国工厂的困境反映出跨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转型期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变化、供应链调整、人才保障和成本控制等多重因素。从北美市场视角看,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逐渐提升,但传统燃油车及混合动力车型依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沃尔沃的车型组合调整需要兼顾多样化需求。工厂所在地南卡罗来纳州虽享有成本优势,但相较于汽车产业更为发达的密歇根和加州等地,其汽车制造历史较短,制造生态系统尚未完全成熟。
沃尔沃若要顺利实现产量提升,需要持续改善招聘策略、提升劳动力技能培训,及优化管理体系。面对巨大的固定成本压力,沃尔沃除了生产线调整外,还可能探索灵活排班、工时压缩等方式短期内减少亏损。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降低单位制造成本,是该厂实现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方向。从战略角度看,沃尔沃这座美国工厂的未来走势必然与公司整体电动化转型和全球战略紧密相连。若电动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沃尔沃有望通过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纯电及混合动力车型提升工厂利用率。反之,如果市场竞争加剧或经济环境恶化,沃尔沃需谨慎评估继续投入与撤退的成本收益。
沃尔沃美国莱奇维尔工厂的案例,充分体现了汽车制造业跨国经营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在新能源汽车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企业必须精准把握市场节奏和技术方向,确保投资项目与市场需求匹配,否则高额资本投入可能转化为沉重负担。总的来说,沃尔沃在美国的这座组装厂尽管当前面临产能不足和财务压力,但公司对未来依然持谨慎乐观态度,力图通过产品线调整和战略优化实现转型突破。该工厂不仅是沃尔沃本土化战略的试金石,也将成为其全球制造体系调整过程中关键的一环。随着北美汽车市场继续深化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沃尔沃如何利用这座工厂提高竞争力,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未来,沃尔沃或许需要更多灵活应对策略,结合市场反馈不断调整生产节奏和产品结构,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稳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