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巨头,在服务器、云计算和网络设备等领域拥有广泛布局。其旗下海思半导体致力于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芯片,鲲鹏920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成果。鲲鹏920以其独特的芯片模块化设计、强大的服务器应用定位和针对多种应用场景的适配能力,成为国产芯片在云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而其核心处理器泰山v110,更代表了华为自主设计ARM架构处理器的初步突破,彰显了中国企业创新设计芯片的实力与决心。 鲲鹏920采用了先进的台积电7纳米工艺,结合CoWoS封装技术实现了模块化的“LEGO”式芯片设计。通过将计算核心的超级CPU集群(SCCL)和输入输出(IO)模块划分为独立芯片,华为实现了高带宽、低延迟的跨芯片连接,达到了400GB/s的片间带宽,保证了多核间的高速协同。
SCCL芯片采用台积电7纳米工艺,内嵌最多32颗泰山v110处理器核心,配备了独立且灵活配置的三级缓存。IO芯片则使用16纳米制程,承担PCIe、SATA等外设接口控制,整体芯片布局设计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多路处理能力方面,鲲鹏920支持双路与四路多路配置,并通过华为自主研发的“Hydra”高速互联技术实现跨芯片间的高效数据传输和缓存一致性管理。与同期的AMD和Ampere等服务器芯片相比,鲲鹏920展现出更强的规模扩展潜力,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鲲鹏920的芯片结构与英特尔Sapphire Rapids系列在实现高带宽共享缓存方面颇为相似,但在缓存资源共享策略上存在差异,每个计算芯片被操作系统视作独立NUMA节点,这给软件调度和性能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泰山v110处理器核心是华为的第一款自主设计ARMv8架构64位处理器。
该核心采用4宽发射的乱序执行设计,集成三个整数ALU和双管线浮点单元,且具备每周期支持两条存储操作的高速内存子系统。虽然在规格上不及AMD Zen 2及ARM Neoverse N1高端核心,但泰山v110仍在过去使用的英特尔Goldmont Plus基础上实现了性能的明显提升,且具备更好的服务器级内存体系结构与缓存性能。 泰山v110的分支预测机制使用了两级动态预测器,虽然相比业内更为先进的分支预测技术略显保守,但满足多数企业级应用需求。其64KB指令缓存与32条iTLB为高速指令取指提供保障,但指令缓存带宽和L3缓存形态限制了代码访问的持续性带宽,尤其在指令溢出L1缓存后,性能会显著下降。执行引擎采用基于物理寄存器文件(PRF)的设计,有效支持乱序指令重排序和寄存器重命名,提升执行效率。调度器划分为整数、浮点及内存访问独立单元,各自拥有大约33条条目,体现了对资源利用率的平衡关注。
泰山v110核心在缓存策略上体现了华为对于性能与规模的权衡。每个核心配备独立的512KB L2缓存,延迟仅为10个周期,能够迅速响应L1缓存未命中请求。与其他芯片采用的大容量共享L2缓存相比,泰山v110更侧重于缩减访问延迟,配合动态三级缓存分区管理策略,努力降低整体缓存访问的延迟和冲突。三级缓存采用了创新的“分区模式”,即根据运行时负载动态调整每个集群的私有和共享L3缓存容量,使得系统能够更灵活地适应不同任务的缓存需求,同时利用L3的布局优势减少访问延迟。 然而,鲲鹏920与泰山v110的设计中也显现出了部分不足。虽然分区模式为缓存带来了灵活性,但在多核间共享数据时,L3缓存表现不够理想,带来了较高的延迟和带宽瓶颈。
相比均匀且高速的AMD Zen 2缓存架构,鲲鹏920的L3缓存更依赖复杂的动态管理来掩盖底层互联性能的不足。此外,泰山v110的分支预测性能和指令带宽在SPEC CPU2017基准测试中略微落后于Neoverse N1及Zen 2,反映出设计团队在高端性能优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尽管如此,鲲鹏920和泰山v110的诞生标志着国产服务器解决方案的重要里程碑。首先,鲲鹏920是首批采用台积电7纳米芯片模块化设计的ARM服务器处理器之一,在封装与系统集成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次,泰山v110作为华为自主开发的首款核心,奠定了其未来高性能处理器架构演进的基础,也为后续产品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再者,整体设计强调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适配能力,包括云服务器、AI加速器以及无线基站等,体现了华为对于不同市场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应对策略。
未来,华为若能提升核心设计的资源调度效率、改进分支预测能力、扩大高速缓存容量,同时优化跨核缓存一致性机制,相信在国产ARM服务器市场会取得更大突破。此外,随着更多核心和更高频率的实现,鲲鹏系列有望在性能与能效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拉近距离。华为技术团队在坚持创新与尝试动态三级缓存管理模式等技术手段,显示了勇于挑战传统设计的态度,这得以为国产芯片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生态角度考虑,华为持续推动鲲鹏芯片生态建设,促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对鲲鹏平台的适配,增强整体平台竞争力。同时,通过积极支持开源软件和合作伙伴发展,鲲鹏生态正逐步完善,形成了日益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链条。这对于支撑华为长期战略目标降本增效、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华为鲲鹏920与泰山v110架构体现了中国芯片工业在高端服务器领域的决心和潜力。模块化设计、动态三级缓存分区和灵活多路扩展等技术特色彰显了华为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尽管面临与国际领先设计的差距,但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生态完善,国产服务器芯片正逐步走向成熟。未来随着工艺升级和架构更新,华为的自主处理器产品线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位置,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突围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