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围绕技术转让、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近期,美国指控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寻(DeepSeek)不仅为中国军队和情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而且涉嫌通过复杂的企业架构和跨国方法,规避美国对高端芯片出口的限制。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中美科技竞争的激烈态势,也彰显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监管的复杂性和挑战。 深寻科技总部位于杭州,该公司在今年年初宣称,其基于人工智能的推理模型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越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的水准,但成本却大幅降低。这一自信的声明曾在技术圈内引起震动。然而,美国官员通过调查发现,深寻或大量依赖美国的高端技术,特别是关键的AI芯片,来推动其产品的性能提升。
根据美国官员向路透社透露的消息,深寻不仅在公开渠道分享其人工智能算法,还积极向中国政府相关的军方和情报部门提供用户数据和统计信息。这超越了一般开源的范畴,触及了核心的国家安全领域。深寻在中国的运作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向政府提供数据,但美国方面担忧的是这些数据可能助力中国的军事及情报活动,增强其在国际军事技术竞赛中的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深寻利用东南亚地区的空壳公司和数据中心作为中转,通过这些渠道规避美国对高端Nvidia H100芯片的出口限制。自2022年以来,美国政府基于对可能被用于军事用途的担忧,限制了这些先进半导体向中国的直接出口。因此,深寻的做法被视为对美国出口管制的挑战。
东南亚的某些国家也因涉及此类案件而被卷入调查之中,显示出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网络和漏洞。 作为人工智能计算核心的高端芯片,其获取渠道一直备受关注。深寻声称所用芯片均合法,但无法公开细节确认,有报道指出,深寻可能在数量上远低于此前外部传言的50,000块H100芯片。无论实情如何,供应链环节的隐秘操作已引发多国监管机构的高度警惕。 在全球主要云计算服务商亚马逊、微软、谷歌对外开放其平台时,深寻得以利用这些服务提供AI模型,进一步激发了各界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担忧。中国法律要求企业配合政府数据需求,而深寻的用户覆盖全球,这种数据共享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质疑。
另外,美国立法者早已指出,深寻通过连接中国国有电信巨头中国移动的后端基础设施传输美国用户数据至中国,可能使美国用户面临重大安全风险。尽管深寻方面未对外公开回应,但其隐秘性和复杂的企业结构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其实际运营情况。 深寻频繁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及相关防务机构的采购记录中,超过150次的相关记载显示其技术服务已深入中国军事科研领域。尽管路透社未能独立验证所有采购细节,但这一现象无疑加剧了美国及其盟友对该企业潜在军事用途的担忧。 当前在中美贸易和科技摩擦的宏观背景下,深寻一案可谓缩影。美国对涉军企业实施严格出口限制和贸易黑名单,意在遏制中国在下一代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则试图通过多种手段绕过限制,包括利用境外空壳公司、远程数据中心等方式,确保其技术持续更新和能力提升。 展望未来,深寻的案例提醒全球社区,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的界限日趋模糊,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各国监管机构必须加强跨境合作,完善出口管制和数据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关键技术不被滥用或被用于军事扩张。对于企业而言,合规运营和透明管理也将成为赢得国际信任的关键。 深寻事件亦反映出人工智能技术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性。随着AI模型和芯片研发的国际化,单一国家的管制措施面临执行难度。
跨国供应链不透明、数据跨境流通频繁,使得监管和执法快速跟进成为难题。深寻一方面宣称其技术创新引领潮流,另一方面被指通过多重手段规避国际规则,展现出现代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双重身份和挑战。 在技术层面,深寻的声称能以较低成本构建与OpenAI及Meta等公司竞争的AI模型,表明中国在算法优化和算力利用率方面取得可观突破。然而,美国专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深寻在计算和资源投入方面的披露或被大幅低估,因高级芯片和算力的成本难以大幅降低。技术实力与实际应用之间仍存在差距,这亦反映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激烈及高度商业化。 整体而言,深寻科技的案例引发了关于中美科技竞争、供应链管控、数据隐私保护及军事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深刻反思。
面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化,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安全防范,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答的难题。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这种科技与安全的纠缠局势将更为复杂,监管政策和国际合作的力度也将决定全球科技生态的走向。综合来看,深寻事件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乎技术、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大戏,对理解当代科技与地缘政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