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比特币市场呈现出一种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长期持有者,亦被称为“古老”持币者,所持有的比特币数量正以超过新矿工每日产出的速度增长。这种供应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预示着比特币市场正步入一个以稀缺性主导的新阶段。特别是在2024年的比特币减半事件之后,这一趋势愈发明显,成为业内投资者和分析师高度关注的话题。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领军资产,其固定的总供应量和日渐增长的持币锁仓现象,为价格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根据Fidelity Digital Asset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每天约有550枚比特币进入“古老”持币者行列,持币时间超过十年以上的比特币数量迅速攀升,而与之相比,新铸造的比特币数量每日仅为450枚。此消彼长的供需变化,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有效比特币数量正在减少,推动供给端不断紧缩。
数据指出,目前超过17%的比特币供应被视为高度不流动,预计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30%。这对于市场而言,意味着可供买卖的比特币数量极度有限,从而进一步加剧价格的上涨动力。长期持币者的坚定信心反映出他们对比特币未来前景的看好,这种坚守态度减少了大量潜在的卖压,使市场供应愈发稀缺。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纷纷加码比特币资产,流入资金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研究机构Bitwise预测,2025年比特币流入资金将达到1200亿美元,2026年更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在乐观情景下,流入资金甚至可能突破4260亿美元。
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国家层面的资产配置、美国各州政府的大规模持仓计划、财富管理平台的小额配置以及上市公司的二次增持。这些积极的资本流入无疑加剧了市场对比特币的需求,与此同时,流通供给的萎缩形成了强烈的供需错配。比特币目前已进入供应稀缺的新时代。过去的减半周期(2013年、2017年、2021年)均显示出价格因供应增长减缓而爆发式上涨的规律。2024年减半后,供应端的紧缩更加明显,有望延续并放大这种价格上涨逻辑。虽然部分古老持币者在市场波动时仍可能选择出售,导致短期供应略有回升,但总体趋势显示市场流动性正趋于紧缩。
尤其是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配置,未来供应侧被锁定比例有望大幅增加。根据不同的预测,到2026年比特币总供应中20%至30%的部分可能成为“沉睡资产”,被迫脱离市场流通,进一步推高比特币的稀缺度。稀缺性的不断提升,直接反映到价格便是价值的重新评估。若比特币价格涨势延续并放大,最终目标或将落在每枚比特币100万美元的高度。达到这一市值水平,意味着整个比特币市场的总市值将达到约21万亿美元,是目前市值的十倍以上。尽管听起来令人振奋,但长期来看,固定供应和需求持续增长的结合,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财富重新分配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尽管2024年部分机构因风险规避策略而暂缓进入比特币市场,但随着市场环境趋稳,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公共实体开始重视比特币作为数字资产和价值存储工具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全球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通胀压力加剧的背景下,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属性愈加明显,吸引了更多具备长线投资眼光的机构资金。比特币生态系统内的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完善也是推动供应紧缩的关键因素。提高资产安全性和增强冷钱包管理技巧,使得更多比特币长期持有成为可能,降低了持币者因安全担忧而抛售的意愿。此外,用户对比特币的认知提升和采用率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其稀缺资产的地位。
结合市场供需关系分析,投资者应关注两个核心变化:一是“古老”比特币供应快速增长,导致可流通量持续萎缩;二是机构资金大规模流入并锁仓,增加市场需求。两者的叠加效果很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强烈动能。纵观整体趋势,比特币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供应收缩压力,流动性持续吃紧,这为价格创造了天然的上涨环境。当然,市场走势依然存在波动风险,短期内受宏观经济和政策事件影响,比特币供应可能出现反复,但长期趋向不变。总结来看,比特币正迈入一个由供给紧缩和需求激增共同驱动的新周期。随着持币者越来越倾向于长期持有,流通市场的比特币数量将减弱,而机构投资者的稳步加仓则为价格提供进一步支撑。
尽管百万元每枚的目标距离今天尚远,但供应与需求的基本面已经铺就了这条通往新高的道路。未来几年应用场景的扩大和用户基数的提高,或将成为催化剂,助力比特币实现历史性的价值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