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诞生已逾十多年,许多最初获得比特币的用户早已淡出了这个市场。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来那些长时间沉睡的钱包开始逐渐苏醒,定期有持币者重新活跃,将多年未动用的资产转移到交易所或其他钱包中,这一趋势引发了关于比特币“失落币”到底还能找回多少的广泛讨论。比特币网络中有大约180万个比特币被认为“失落”,这些币长时间未被转移或交易,极有可能因私钥遗失或持币者过世而无法取回。然而,每当有这样的钱包苏醒并移动巨额比特币时,市场和投资者都会为之震动,令人不禁好奇,究竟这些失落的比特币还有多少会重新回到流通中?据2024年4月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未活动的钱包正在以稳定但逐渐放缓的速度激活,其中一部分人的确在价格上涨刺激下选择变现或调整持仓,而另一部分则是早期“钻石手”(HODLers),他们坚定持有比特币,并开始将资产传承给下一代。比特币早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许多钱包正好持有50枚比特币,这与最初区块奖励机制密不可分。比特币网络最初奖励矿工每新增一个区块将获得50个比特币,直到经历多次减半后,目前的奖励已降低至3.25个比特币。
随着每日新增比特币数量大幅减少,早期钱包中拥有的比特币价值愈发珍贵,也更加吸引持币者关注。根据链上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定义,所谓“失落比特币”是指自2014年以来未曾转移的币。迄今为止,这些长期不活跃的钱包中存储的比特币数量高达179万枚,折合市值约为1210亿美元,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8.5%左右。实际上,包含已知的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钱包资产在内,失落数量可能更逼近290万枚,占总量近14%。早期比特币获得者多半对这笔财富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许多人未妥善保存私钥,甚至在币价未突破1美元时已遗忘了存在。而如今,随着币价屡创新高,曾被视作“数字废纸”的资产突然价值非凡,部分持有者选择重新进入市场,活跃起那些多年未动的账户。
不可忽视的是,一些早期投资者拥有多个钱包,单周激活的账户数量与实际持币人的人数往往并不一致。每周数百个长时间沉寂的钱包被唤醒,其中绝大多数持币少于50枚,而大额钱包的活跃频率则明显较低。这一现象表明虽然不是所有数字财富都注定丢失,但真正大规模的流通回归仍需时间。中本聪作为比特币创始人的钱包长时间处于沉默状态,持有约110万枚比特币,约占失落币数量的很大一部分。绝大多数业内观察者认为,创始人极可能选择永久沉眠,不会再次动用这些资金。除去中本聪钱包,这些沉睡钱包的苏醒与市场行情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在某些高波动或价格上涨阶段,钱包活跃度会显著提升,体现出持币者对盈利机会的敏感度。然而,链上数据同样表明多数激活并没有明显的外因指向,或许与持币者个人计划、遗产继承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展望未来,随着时间推移,早期比特币持有者逐渐老去,他们可能将这笔数字资产传承给下一代。后者作为新一代加密货币持有者,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不再静止守币而开始交易或变现,这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对比特币的流通产生深远影响。从宏观角度看,这些老钱包的激活减少了市场上所谓的“永久消失”的数字货币数量,意味着数字资产的实际流通量高于部分人的预期。这对比特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流通性是积极信号,也有助于缓解市场对于稀缺性的过度担忧。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失落币因私钥无法恢复或持币者离世很可能永远难以被动用,相当于消失在数字世界的“宝藏”,也为比特币构筑了独特的价值基础——一种潜在的稀缺资源象征。总结来看,比特币沉睡钱包逐渐苏醒的现象提醒我们,数字资产的“失落”并非绝对确定,未来仍存在一定潜力重新回流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代表可能的流通供应波动,也提示长期持有的价值潜力。对整个加密领域来说,理解这些钱包早期行为背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更准确把握比特币未来的市场走向和发展格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生态的成熟,未来数字货币管理方式将更为完善,遗失率或将显著降低。与此同时,用户教育和安全保障机制的加强,也为减少类似早期“失落币”的情况提供了保障。
比特币的故事仍在继续,而沉睡的钱包与失落的财富无疑是这段传奇中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