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日趋加剧,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保护成为许多投资者,尤其是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满足这部分投资者的需求,Innovator公司于2025年推出了两款创新的双向缓冲ETF产品。这两款ETF结合了市场上涨和下跌的双向受益策略,旨在提供在市场区间波动内的资本保护与适度收益。 Innovator的双向缓冲ETF基于标普500指数设计,通过内嵌的期权结构实现对资本的保护。在具体构造上,这两款ETF分别设定了不同的缓冲区和反向保护限额,分别命名为“10%缓冲的双向ETF(DDTL)”及“15%缓冲的双向ETF(DDFL)”。
其核心机制是当标普500指数在设定的缓冲区内波动时,投资者可以对冲一定幅度的下跌风险,同时享受有限度的上涨收益。 缓冲区的设计意味着投资者能够承受标普500指数一定范围内的回调而不遭受本金亏损,这是一种通过结构性期权策略实现的风险管理方式。在上涨空间方面,虽然创新者设置了12.59%的收益封顶,但这种上限确保了产品的持续稳定性,对于那些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Innovator的产品策略总监Andrew Nelson指出,这两款ETF主要针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且注重资产保值的投资者,比如退休人员和准退休人员。相比传统的指数基金,这类ETF通过缓冲机制为投资组合提供了一层保护屏障。 然而,对于这种创新产品,也有业内专家持谨慎态度。
Allianz投资管理公司的ETF策略主管Charles Champagne认为,尽管双向缓冲ETF在局部市场下跌10%至15%区间内表现优异,但此类区间的市场表现相对罕见,产品的优势可能被限定在较窄的市场环境内。此外,针对较大幅度或持续的市场波动,产品的风险缓释效果可能受限。 Charles Champagne同时表示,这类ETF的设计思路借鉴了保险及年金市场长期使用的注册指数链接年金(RILAs)产品。目前,这种双向策略首次被引入ETF领域,打破了传统被动基金的范式,为市场引入了更多创新结构。通过模拟或复制保险产品的收益结构,创新者希望帮助投资者在保护资本的同时,仍能获得一定的市场回报。产品内涵中的“无免费午餐”原则也被Andrew Nelson反复强调,投资者需要理解的是,获得缓冲保护功能的代价是放弃部分潜在上涨空间。
换言之,虽然整体风险降低,但收益上限也较传统产品更为紧缩。 具体来看,10%缓冲版本(DDTL)设定了10%的市场回撤缓冲及逆向保护限额,搭配12.59%的最大收益封顶;而15%缓冲版本(DDFL)则提高了缓冲及保护限额至15%,同样配备12.59%的收益上限。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市场预期选择适合的产品。 近几年,ETF市场持续展现出结构创新的态势,除了传统的被动指数基金之外,诸如自动赎回产品、结构性票据衍生的ETF不断涌现。Innovator推出的双向缓冲ETF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将保险产品设计理念与ETF结合,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及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化,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寻求能够“稳健过渡市场风险”的投资工具。
双向缓冲ETF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尝试填补传统股票ETF与固定收益产品之间的空白。它不仅为退休人员创造了一个不用过度担忧大幅市场下跌的投资选择,同时也为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丰富的配置工具。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双向缓冲ETF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其收益封顶机制可能无法满足积极型投资者的资本增值需求,而且在市场持续强势上涨时,投资者将因收益上限而失去额外回报。此外,产品的结构复杂度较高,投资者需要对期权策略及缓冲机制有较深入的理解,避免因误解产品特性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此外,投资者还应关注产品的费用结构。
与传统指数基金相比,这类结构性ETF通常包含较高的管理费和交易成本,这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净收益。因此,在选择此类产品时,投资者需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以及预期收益等因素。 未来,随着市场对风险管理及资本保护需求的持续增长,结构性ETF产品的种类和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类似Innovator推出的双向缓冲ETF,或将成为连接传统保险理财产品与资本市场的新桥梁,推动投资者实现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资产配置。 总体来看,Innovator推出的双向缓冲ETF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市场参与方式,兼顾风险防范与收益获取,用创新的金融工程手段满足了市场上对稳健型产品的旺盛需求。投资者在理性审视产品功能及限制后,可将其作为组合中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为财富实现合理增长提供保障。
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拥有合理的风险保护机制或将成为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