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飞速发展,稳定币作为一种关键的数字资产形式,承担着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桥梁作用。稳定币因其价格稳定性和便捷的交易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支付、资产管理及去中心化金融等多个领域。然而,稳定币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监管真空和潜在系统性风险,促使美国国会采取行动制定相关法律规范。2025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对30票的结果通过了GENIUS法案,试图通过立法为稳定币市场提供明确的监管框架与保障。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在稳定币监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反映出立法者对这一新兴资产类别日益严肃的态度。GENIUS法案的核心内容聚焦于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要求,强制其保持稳定币与储备资产的1:1对应比例,且明确规定储备资产必须包括美元现金和短期美国国债。
法案还强调反洗钱措施,确保透明度与合法合规。支持者认为,该法案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促进美国国债的需求,巩固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参议员比尔·哈格蒂(Bill Hagerty)表示,GENIUS法案将强化美元的统治地位,保护客户利益,推动美国国债的市场需求。然而,尽管法案获得了两党支持,并被业内广泛解读为利好消息,也有经济学家、法律专家以及市场观察家对该法案潜藏的系统性风险表示担忧。著名专家耶沙·亚达夫(Yesha Yadav)教授与前美联储支付和清算部门工作人员布伦丹·马龙(Brendan Malone)联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GENIUS法案规定的稳定币全面以美国国债作为储备资产的做法,可能对国债市场造成过度压力。报告中提到,尽管以Circle为例,当前其发行的USDC稳定币流通额约为600亿美元,相比美国国债二级市场的9000亿美元流通规模相对可控,但随着稳定币的飞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稳定币发行量已达到2300亿美元,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可能难以支撑如此巨量的储备资产需求。
尤其考虑到美国国债市场近年来流动性问题日益突出,例如高频自动交易商的激烈竞争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必须保持更大资本缓冲等监管要求,导致银行对国债市场的参与意愿减弱,市场中的交易对手数量减少。在这种背景下,若某大型稳定币发行商面临赎回潮,需迅速抛售大量短期国债以兑现赎回请求,可能因缺乏足够的买家而引发流动性危机和价格波动。这不仅会危及该稳定币的偿付能力,甚至可能波及整个国债市场的信誉和稳定,形成连锁反应,引发财务系统性风险。该报告还回顾了历史上两次国家层面国债市场流动性失衡的典型案例: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的市场混乱,以及2025年因政治贸易政策变动引发的国债交易异常。这些事件表明国债市场并非完美运作,存在脆弱性,对大量集中资金的应对能力有限。GENIUS法案偏向短期国债储备的规定,也可能改变美国政府融资结构。
从目前国债组合来看,短期债务仅占四分之一左右,而更长期的10年和30年期国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规划长期财政支出的稳定工具。若市场对短期国债需求激增,可能推高其利率,增加政府融资成本,同时压缩其他借款人的投资空间,进而影响美国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稳定。监管协调成为GENIUS法案实施的另一重难题。当前美国涉及稳定币与国债市场监管的联邦部门众多,且缺乏明确的主导机构。法案将部分监管职责赋予货币审计署(OCC)和美联储,而小规模稳定币则由州级监管机构监管,在联邦与州监管权力间存在重叠和协调难题。耶沙·亚达夫教授指出,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可能导致市场监管漏洞或监管重叠,阻碍法案的有效执行。
她建议联邦储备系统或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应成为稳定币和国债市场监管协调的桥梁,但实际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制度障碍。此外,政治环境也对法案的推进产生影响。虽然参议院已顺利通过法案,但该法案仍需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与众议院提出的STABLE法案协调。两者在监管结构、对算法稳定币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分歧,需时间与谈判逐步统一。另一方面,部分民主党议员担忧该法案利好力度偏向加密行业,担心消费者保护不足,同时担忧总统特朗普及其盟友可能从中获利,称其为“行业撰写的法案”,并表达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这些政治因素可能导致法案进程迟缓。
综合来看,GENIUS法案在为稳定币行业提供监管确定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复杂风险。稳定币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增长与安全运行离不开稳健的法制环境和金融市场支持。如何在促进创新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取得平衡,是未来监管者面临的核心挑战。未来,稳定币监管需要强化与美国国债市场的协同监管,提升国债市场流动性,加大对大型稳定币发行商风险管理的要求,并推进多层级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确保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健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加密货币生态日趋成熟,稳定币的监管也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各方应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既能激励创新又能防范系统风险的监管框架,为数字经济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