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市场的飞速发展,基于这些新兴资产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美国,ETF市场的创新与监管环境密切交织,形成了动态且复杂的市场生态。近期,知名ETF发行商VanEck、21Shares和Canary Capital联合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敦促其恢复长期以来施行的“先到先审”(first-to-file)审批机制,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ETF发行商的这封联名信,反映出他们对于当前SEC审批流程的深刻担忧,以及该机制对于激励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何谓“先到先审”?简单来说,该原则意味着监管机构按照申请提交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核和批准,以确保先行者在市场竞争中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和激励。在此前的监管常规中,这种机制促使发行商积极抢占市场先机,激发了大量创新产品的涌现,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然而,随着加密ETF市场的兴起,SEC在审批流程上出现了调整,未能严格按“先到先审”原则处理申请。这一改变导致部分先行申请的发行商面临审批延迟,而新进甚至后提交的申请却可能获得较快审批,打破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ETF发行商在信中强调,撤销“先到先审”原则,事实上降低了推动首创产品开发的动力,从而抑制了市场的积极创新。对于投资者而言,产品选择的减少和市场效率的下降也直接影响了其投资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与SEC的核心使命存在背离,即确保公平、有序和高效的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同时促进资本形成。信中还指出,美国在全球金融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离不开包容且鼓励创业和创新的监管框架。
只有通过及时且公正的审批机制,市场才能有效吸收和释放新兴技术及产品的潜力,进而维系其竞争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从历史维度观察,自特朗普总统任期开始,随着监管环境预期的变化,数字资产ETF申请数量大幅激增,资产管理机构和加密企业纷纷抢先提出多样化投资产品方案。此时“先到先审”机制作为默认流程,方便了监管的有序推进和市场的规范发展。相较之下,近年来由于加密资产ETF的复杂性和监管的不确定性,SEC对多项申请采取了延迟审查甚至延期决定的态度。比如,Grayscale针对Solana现货ETF的审批被拖延至十月,针对质押类(staking)和XRP相关ETF的审批也出现了延误。这种现象不仅让市场参与者感到政策摇摆不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资者对新型ETF产品的信心和期待。
具体到监管技术细节,SEC对某些新兴投资工具结构的合规性提出了疑虑,最近针对REX-Osprey质押类ETF的注册声明提出异议,认为其业务结构可能不符合ETF资格标准,直接导致该ETF上市进程停滞。这反映了监管部门在面对创新产品时所持的谨慎态度,同时也揭示出监管规则与市场实践之间存在的摩擦和适应过程。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期,SEC在处理这类19b-4表格的审批申请时,会尽量利用法定的最长期限,避免提前做出决定,这使得绝大多数审批的最后期限延迟到了十月份。此前若有提前审批,反而显得不合常规,进一步强调了审批过程的保守性。行业对这一趋势的反弹,部分源于对监管不透明和决策一致性的担忧。恢复“先到先审”审批原则,不仅意味着监管流程的明确和透明,也强化了对创新型发行商的激励,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公平体现价值。
投资者角度看,此举将有助于提升市场的产品多元化和活跃度,增加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促进资本的合理配置和风险分散。长期而言,健全的ETF审批机制与监管政策,是保障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石。监管机构需要在维护市场安全与鼓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既防范潜在风险,又不应成为金融创新的桎梏。SEC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监管机构之一,其政策导向和行政执行对全球资本市场具有广泛影响力。业界普遍期待SEC能够通过对“先到先审”机制的再评估,恢复市场信心,推动ETF产品的合法快速推出。隐含其中的是对美国保持其全球金融科技领导地位的渴望。
综观整个事件,ETF发行商的联名信不仅是对当前审批政策的直接回应,也是行业对未来监管环境和市场秩序的积极呼声。随着数字资产领域不断演变,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互动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只有通过合作与沟通,才能形成促进创新且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投资者、发行商、监管者三方的利益协同,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动力,推动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未来,在数字资产和传统金融融合加深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且公平的创新审批机制,成为政策制定和市场运作的关键课题。期待SEC能够重启“先到先审”机制,向市场释放明确的信号,助力美国金融创新引领全球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