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加密货币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庞大的匿名性和高波动性也带来了较大的监管挑战。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对加密货币的立场历来较为谨慎,甚至几乎完全禁止数字货币的交易与挖矿活动。然而,面对近年来大量因违法活动被没收的加密货币资产,中国政府正在探索更加合法、透明且合规的处置路径。2025年,北京市公安局与中国北京产权交易所(简称CBEX)联合宣布,将首次通过香港持牌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有序处置没收的数字资产。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在数字资产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且创新的一步。中国公安机关此前大量收缴的加密货币规模庞大,2023年数据显示没收资产总额高达约4310亿元人民币,约折合600亿美元,相当于持有19.4万个比特币和83.3万个以太坊,使国家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数字资产持有主体之一。
由于中国大陆国内全面禁止数字货币交易,许多地方政府此前通过非官方的离岸渠道和私营外包机构处置这些数字资产,然而此举存在法律风险且缺乏监管透明度,腐败风险亦随之增加。此次与CBEX签署的框架协议明确了资产处置的具体流程,通过CBEX指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香港合法持牌交易所进行资产出售交易,确保交易过程符合反洗钱(AML)法规要求,并能够留存完整可追溯的审计记录。所有交易所得将折算成人民币后存入设立的专用账户,最终纳入国家财政。此外,参与交易的机构需提供相当于资产价值110%的保证金,以保障交易过程公开透明并避免恶意操作。值得关注的是,此举利用了香港作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下的独特优势。香港对数字资产持开放和包容态度,所有平台均须获得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许可,执法体系严密且规范规范,为境外数字资产提供完善监管框架。
包括OSL、HashKey等大型持牌交易平台均成为官方指定的交易通道。这一模式在允许北京当局在不触犯大陆法律的前提下,利用香港成熟的数字资产市场体系,合法、清晰地实现没收资产的流通和变现。香港近年来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先后通过稳定币立法,完善虚拟资产监管,搭建了理想的金融监管沙盒生态。此次与内地的合作,不仅巩固了其国际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也进一步扩大了其作为全球数字资产流动枢纽的影响力。中国官方的此项安排反映了两方面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首先,通过规范的没收资产转卖途径,国家能够更加高效集中地管理大量数字资产,最大化回收价值,减少资源闲置或被非法转移的风险。
另一方面,此举体现了中共在坚持严格监管底线的同时,逐步探索数字资产合规管理和资产处置的新路径,为国家层面的数字资产未来政策提供试点样板。这也令不少专家建议,中国未来或成立专门的国家主权加密货币储备库,更合理系统地管理数字资产储备。本次机制的推出,实际上不仅对中国内部资产处置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对全球数字资产逮捕没收和处置提供了宝贵的治理范式。许多正遭遇加密资产监管难题的国家正面临相关法律空白和执行困境。中国模式利用第三方合规平台进行资产清算,维护透明公开的市场秩序,降低腐败风险,堪称全世界监管机构的有益参考。展望未来,这种跨境合作运作模型或将被更多国家采纳,形成全球数字资产管控与处置的新国际标准。
对于香港而言,作为中国与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连接的桥梁,其监管体系经过此次验证更加成熟,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香港不仅帮助内地相关资产合规完成处置,也间接推动了自身数字资产市场的活跃与发展,涵盖交易、托管、合规审计等全产业链环节。总的来看,中国通过委托香港持牌交易所清算没收加密货币资产,充分展现了内地对加密货币监管的坚定态度,和对创新解决方案的务实采用。这一机制兼顾法律合规、金融安全和市场活跃,平衡了内地禁令与全球数字资产流动之间的矛盾,也为数字货币监管树立了新的国际典范。中国与香港的协作不仅推动了中国数字金融领域的合规进程,也为未来全球数字资产治理注入了新的理念与动力。在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日益普及的趋势下,依托严格监管与开放市场的融合模式,数字资产的安全管理、税收征管及防范金融犯罪等方面将持续提升。
对投资者、监管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昭示数字资产走向合规与主流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清算机制的逐步落实和完善,相信中国将实现数字资产的规范管理,减少违法犯罪活动对经济金融安全的冲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