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合约的编写也不例外。作为区块链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合约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数字资产的保护和整个加密行业的信任基础。然而,随着AI辅助编程的兴起,关于AI代码质量及其安全隐患的讨论频繁出现。虽然早期研究指出AI生成代码可能存在较高的漏洞率,疑虑逐渐在开发者圈内引发关注,但越来越多的智能合约开发者和安全审计专家却认为,合理运用AI工具,能够显著提升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为整个加密生态带来积极影响。 2024年11月,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揭示,多款主流AI模型生成的代码片段中有近半数包含漏洞,这引发了业内对于AI编码安全性的担忧。报告指出,代码自动生成不仅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风险,且由于生成代码被纳入后续模型训练数据,存在潜在的安全反馈循环,造成不良代码问题的累积和蔓延。
此外,研究还发现,最高端AI模型的安全代码通过率不足35%,显示出AI编码在安全性方面尚需重大提升。 尽管如此,智能合约开发者们对于AI技术的态度大多保持谨慎乐观。匿名开发者0xAw提到,作为Base去中心化交易所Alien Base的首席开发员,其主要将AI工具作为辅助,利用其快速提供编程参考和标准模板生成的优势,帮助节省时间和提升效率。而资深区块链开发者Anton Holovchenko则表示,AI工具如Cursor集成的自动补全及模板生成功能能有效辅助初步编码,但强调开发者必须对生成代码进行调整和修正,避免盲目依赖造成安全隐患。 这种依赖AI辅助但不“放手让AI独立完成”的理念,成为业内主流观点。专业人士普遍反对“vibe coding”——即完全依赖AI独立编写代码而缺乏人为监督的做法。
Holovchenko指出,如若程序员对代码缺乏真正的理解,仅仅依赖AI的安全自我检验,最终很可能导致不安全的代码投产,带来严重风险。 另一方面,AI在提高编码效率、助力智能合约文档生成及代码注释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Zokyo网络安全工程师Shantanu Sontakke坦言,AI工具大幅简化了文档编写流程,使得项目文档更加精准和详细,有助于后续的安全审计和维护。且AI辅助的开发环境正逐渐普及,成为不少开发者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利器。 随着越来越多智能合约开发者将AI作为编程助手,智能合约安全审计行业也见证了新的变革。知名区块链架构师兼AMLBot首席技术官Mike Tiutin表示,AI应用广泛普及后,可望减少因人为疏忽带来的简单错误,提升协议的安全门槛。
同时,他认为虽然审计成本优化明显,但客户花费更多购买的是审计机构的信誉和责任承担,而非单纯的技术检测,凸显了安全生态中人机协同的重要性。 然而,针对部分初级开发者过度依赖AI技术、未能提升自我编程能力的现象,业内也表达了担忧。0xAw指出,虽然AI能够完成快速的模板生成和问题定位,但不应替代开发者的深入学习和测试工作。智能合约领域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测试-修正”的严格流程不可或缺,现阶段AI仍主要作为辅助而非主导力量存在。 总结来看,当前智能合约开发界普遍认可AI技术在提高代码质量、节省开发时间、强化文档制作等方面的积极贡献。AI辅助编程不仅能够帮助资深开发者处理重复而简单的编码任务,更促使安全团队把精力集中于深层次的漏洞分析和复杂攻击面防御。
但与此同时,开发者必须保持对AI生成代码的警觉和审慎,避免盲目依赖而导致安全风险。人机协作仍是保障智能合约安全的关键路径。 未来,随着AI技术持续演进和安全审核工具不断完善,期待智能合约的AI辅助编程能够带来更高的代码可靠性和安全保障,从而促进加密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加密社区及从业人员需共同努力,完善最佳实践指南,加强对AI工具的规范使用,使智能合约不仅功能强大,更具备坚实的安全防护能力,为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落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