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这个红色星球,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器为我们揭示了许多火星环境和地质结构的秘密。2025年5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2001火星奥德赛轨道器利用其热发射成像系统(THEMIS)成功捕捉到火星上著名火山阿尔西亚山的全新壮观景象。该火山峰顶穿透清晨云层,宛如从云端跃出,揭示了火星环绕大气中水冰云和火山地貌之间的神秘联系。 阿尔西亚山是火星上最巨大的玄武质盾状火山之一,属于塔尔西斯蒙特斯火山群的三座火山之一。其高度约为20公里,几乎是地球上最高火山的两倍,这使得其成为太阳系内最高火山之一。
相比之下,地球上的最大火山毛纳洛亚海底火山的高度约为9公里。此次奥德赛轨道器拍摄的高清全景图不仅首次展现了火星火山从地平线破云而出的视角,更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俯瞰地球的视觉体验异曲同工。 轨道器拍摄图像特别关注了火星大气中的水冰云层。火星大气中常见两类云,一类是二氧化碳云,另一类则为水冰云,后者常在清晨形成并笼罩在塔尔西斯山脉区域。阿尔西亚山周围特别容易形成厚重云层,因为随着风向山体迎风上升,空气膨胀并迅速降温,在火山峰顶上方形成水冰云。这种现象在火星远日点期间尤为显著,即火星远离太阳时,横跨赤道的云带成为显著的气候标志,被称为远日点云带。
2001火星奥德赛轨道器自2001年发射至今已经服务火星长达二十多年,成为目前在轨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虽然轨道器最初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地表及其放射性元素组成,近几年更新了任务重点,开始专注于火星大气特别是高层大气现象的研究。2023年起,轨道器通过特殊机动,将探测器摄像头旋转九十度垂直于正常拍摄方向,首次从地平线视角捕捉火星大气层变化。这种拍摄角度使科学家能观察到尘埃和水冰云的层状分布,并追踪四季间大气演化的微妙变化。 科学家们指出,这种角度的拍摄带来了重要的气候学价值。火星的气候和天气系统复杂多变,尘暴频发,尤其是覆盖整个行星的全球性沙尘暴。
对云层结构和大气动态的深入了解,是打造未来火星登陆和载人任务成功的关键因素。精准的气象模型可以有效辅助火星探测器入轨、着陆及表面作业阶段,为保证安全和科学探测做出保障。 奥德赛轨道器的热发射成像系统不仅能拍摄可见光波段图像,同时具备红外成像能力。这种复合光谱侦测技术帮助科学家揭示火星地表下潜藏的水冰分布情况,有助于评估火星未来载人任务所需资源。火星的水资源利用一直是关键研究方向,水冰的存在意味着未来宇航员可以在火星上提取水资源,用于生命支持和制造火箭燃料,极大提升火星探索的持续性和自主性。 除了火星的地貌和大气,热发射成像系统还偶尔捕获火星两颗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的影像。
对这些小卫星的表面组成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火星和包含太阳系早期物质的关联,乃至火星系统的历史进程。 此次阿尔西亚山破云景观的拍摄,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公众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视觉体验,激发大众对火星探索的热情。随着轨道器持续发送回的数据,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描绘火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季节更替带来的云层分布差异。乔纳森·希尔(Jonathon Hill),热发射成像系统负责人表示,这种捕捉火星火山和云层相互作用的图像,为未来火星探测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科学启示。 火星奥德赛项目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负责管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协助建造并运营火星轨道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则负责热发射成像系统的制造和运行。
该团队持续推动火星科学的前沿发展,将轨道器多年积累的数据与最新图像相结合,深化对火星气候、地质和环境的全面认识。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日益深入,火星轨道器捕捉的高质量图像成为关键资源之一。阿尔西亚山火山峰顶揭露出的晨云画面,不仅是对火星地理与气候交互作用的直接见证,也是未来人类踏上这颗红色星球的前奏。在未来的火星探险中,这些发现将助力科学家完善探测计划,确保载人航天安全开展,为人类迈向星际探索铺设坚实基础。 未来几年,随着更多轨道器和火星车抵达火星,结合现有数据,科学家将能够更深入理解火星大气层动态、水冰云形成机理及其与行星气候系统的关联,推动火星探索进入新的阶段。阿尔西亚山晨云景象的独特发现,只是揭露火星神秘面纱的众多篇章中的一部分,火星的故事还有待我们不断去解锁和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