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作为全球受众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其观赛体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深入探讨的重点。传统上,研究者多依赖问卷调查和自我报告,了解观众的主观感受和态度,但这类方法常受回忆偏差和意识层面限制,难以捕捉潜意识下的认知与情感动态。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为研究现场体育观赛体验提供了一种非侵入、高适应性的脑功能检测手段,助力揭示观众观看体育赛事时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测量大脑新鲜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变化,反映神经元活动的能量消耗,从而帮助研究者在更自然的观赛环境下捕捉脑区活跃情况。相比传统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fNIRS具备便携性强、对环境要求低、参与者可自然坐姿的优势,特别适合模拟真实运动赛事观看场景。近期一项颇具代表性的研究,采用fNIRS探究了冰球赛事视频剪辑中的关键比赛时刻对不同情绪投入程度观众大脑的激活变化。
研究通过筛选高低“自我参与度”观众——即体育活动对个人身份认同和生活中心性的不同体现,对其在观看比赛中的前额叶皮层响应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高度自我参与的观众于比赛关键时刻,特别是进攻性掷界球(offensive faceoff opportunities)期间,展现出右侧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显著升高的血氧浓度反应,该脑区与情感评价、自我相关信息处理紧密关联。这意味着高参与者在观看比赛时,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深度情感融合,进行复杂的自我相关解读和价值评估。相比之下,低参与度观众的前额叶激活幅度较低,他们对比赛关键时刻的神经反应不够明显,提示他们可能更多处于旁观者角度,对比赛情绪投入有限。所揭示的脑部动态进一步佐证了观赛体验的心理学模型,强调个体动机和情绪投入在塑造体育消费行为与满意度中的核心地位。研究者还发现,高参与度参与者在比赛初期对比赛信息的敏感度显著高于中后期,反映出他们更善于使用比赛开端的战略信息来形成预判与价值判断。
这种时序上的大脑激活变化具备指导意义,揭示了观众随着赛事进程其注意力和情感参与可能出现的自然波动。借助于fNIRS的实时测量,研究团队不仅验证了主观问卷数据,同时建立了脑功能指标与体育观众参与的客观联系,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此外,这种脑神经层面的洞察,为体育媒体内容设计和赛事转播的个性化推荐奠定科学基础。通过了解不同参与层级观众在关键时刻的神经反应,体育传媒机构能够更精准地设计剪辑和解说,强化对高忠诚观众的情感连接,提升观看体验的沉浸感和满意度。以上研究同时指出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真实观看环境中的广泛适用性。该研究采用的设备为前额叶固定式传感器,保证参与者能够自然观看比赛视频,极大提升生态有效性。
未来,fNIRS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体育项目及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研究,进一步揭示运动观看行为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不可忽视的是,研究样本规模和单项运动背景对结果的一定限制,呼吁后续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涵盖更多竞技项目,以增强研究的广泛适用性和外推价值。同时,技术进步将促使fNIRS与其他神经影像技术相结合,实现更精细的脑区功能分解与因果关系探讨。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体育管理学科力量,未来体育观赛体验研究将更加多维立体,深度剖析观看者的行为动机、情绪反应及认知模式。此外,技术引入亦将助力开发基于神经反馈的观赛互动系统,推动个性化智能体育媒体的进步。总而言之,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为探索体育赛事观看体验的内在神经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不仅丰富了体育心理学理论范畴,也为产业实践带来实用启示。
洞察观众脑部反应的微妙变化,有助于体育机构与媒体更好地塑造观赛环境,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与忠诚度。随着对脑科学技术的深入应用,体育观赛行为的科学理解将迈向新的高度,推动体育文化传播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