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普通似乎成了一种难以认同的状态。无论是在娱乐圈还是职场中,成功的人往往被认为与普通人不同,他们拥有非凡的才华、闪耀的光环和众多关注。然而,真正的普通是什么?普通是否意味着平凡、失败或者缺乏价值?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所谓的“正常”生活和人们对成功与名誉的追求。 曾有一段旧采访深深留在我的脑海中,是关于奥尔森双胞胎的采访。那时她们只有五岁,在与主持人雷吉斯和凯西·李的对话中,女孩们表现出不同于典型舞台明星孩子的羞涩和内向,她们回答问题时腼腆、少言寡语,甚至说出最简单的喜好“喜欢冰棒和冰淇淋”。主持人陷入尴尬的沉默,最后无奈地对观众说:“她们只是普通的孩子。
”这段场景反映了人们不自觉的偏见——期望儿童就应该有耀眼的表现,期望成功者应当超凡脱俗,而忽视了普通的真实与宝贵。 奥尔森双胞胎长大后选择远离公众视线,成为相对隐秘的成年人。这种选择常常被外界解读为某种神秘或失败,大家热衷于推测她们经历了什么变故。实际上,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普通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太过正常,无法满足大众对异常的渴望。她们选择的不是坠落,而是自由,是选择平静生活和内心的安宁。 同样,回想我和朋友的一次闲聊,电视上出现了曾经饰演《新鲜王子》的演员,他正在主持一个幽默搞笑的视频节目。
而我随口的一句讽刺“还好他终于找到工作了”无意中伤害了朋友。他告诉我,这位演员虽不像以前那么红,但在戏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且忙于各种演出。这让我意识到,我和许多人一样,将成功仅仅等同于“成名”与“高曝光度”,对“成功”的衡量标准狭隘而片面。 在现代文化中,社会似乎设立了一个未经讨论的准则:成功意味着脱离普通,意味着掌握权力、获得众人瞩目和地位。这种转变是对个人自信的重大考验,却往往以牺牲个人隐私和精神健康为代价。正如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某位心理治疗师说的,“你害怕的不是成功,而是权力。
”权力背后的责任、压力和审视使得许多人选择回避名利的旋涡,转而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简单生活。</n 阅读小说《黄脸》(Yellowface)时,我更加深刻理解了这层关系。小说的主角不仅仅面对种族问题,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名声的短暂和对关注的渴望如何吞噬个体。为了争取公众的喜爱,主人公不惜剽窃朋友的作品,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切割本质——为了维持名誉和地位,人们常常丧失良知和自我。成功变成一场无休止的竞争,只有最无情的人才能存活下来。 类似的主题也出现在我最近阅读的《烈士》(Martyrs)中。
主人公极度执着于寻找人生的价值,视普通生活为死路一条。他认为,不成为杰出诗人,创作出“伟大作品”,生命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观念折射出现代社会对“正常”存在的误解和轻视,将普通定位为一种带有死亡色彩的命运。这种二元对立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许多人觉得如果不能突破平凡,也就是失败。 然而,与其对比,我更愿意欣赏那些经历过名声高峰却最终选择回归普通生活的人。他们证明了普通也是一种成功,是通过内心的成熟和选择而获得的自由。
社会对这些人的态度往往充满了嘲笑和误解,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何有人甘愿放弃光环,留在“尘土”中,似乎他们的选择就代表失败或者懦弱。但事实恰恰相反,普通是勇敢的选择,是对自我真诚的肯定。 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成为焦点人物的特质和耐力。对于许多人来说,长时间处于公众视野下,接受各种批评和期待,是一种巨大的负担。那些脚踏实地、不愿意成为注意中心的人,应当被允许存在,不应背负外界的指责和误解。 我时常想起流行歌手詹妮弗·洛佩兹拍摄关于自己爱情生活的纪录片,最后还因为巡演取消而引发热议。
这让我反思,也许真正值得敬佩的,是那些敢于在巅峰时选择退出、守护自己生活和情感的人,而不是在聚光灯下放大生活细节,成为公众消费的商品。 虽然年轻一代中,“普通人”经常被称为“normies”,带有贬义,但事实上,普通生活有其独特的优势:平静、谦逊以及理智。一个能接受平凡,并为之感到满足的人,往往是最情绪健康的人。他们不需要像当年雷吉斯和凯西·李那样,努力讨好他人,因为他们喜欢真实的自己。奥尔森双胞胎选择普通,并不是失败,而是选择了自由。 然而,《黄脸》又提醒我们,成功有时只是一种填补孤独的空虚。
名誉和权力不能换取真正的连接和安宁,只有自我接纳和平凡的生活才能带来内心的充实。 整体来看,现代社会对普通的误解导致许多人误以为非凡是唯一的标准,而普通是失败的象征。这样的思维模式忽略了生活的多元和个体的差异。普通恰恰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实现自我、追求幸福的稳固基石。学会欣赏和尊重普通生活,理解成功不单单就是公众的认可和权力象征,而是个人内心的满足和自由,将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更包容的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