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扩张也愈发迅速。作为以太坊扩容的重要方向,Layer 2解决方案(即二层网络)旨在解决以太坊主网的高昂手续费和交易速度瓶颈。在众多Layer 2方案中,由Coinbase孵化的Base网络脱颖而出,成为市场营收最高的以太坊Rollup网络,远远领先于包括Arbitrum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Base网络在过去六个月内实现了每日平均18.5万美元的收入,几乎是Arbitrum日均55000美元的三倍有余,同时远超其他14个主流Layer 2网络的综合收入。这种惊人的营收差距反映了Base网络在区块空间市场化和用户需求响应机制上的独特优势。
Base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基于EIP-1559改良的优先级费用模型。与传统的先来先服务(FCFS)原则不同,Base采用了一种动态拍卖机制,按照每单位Gas支付的优先费高低排列交易次序。用户可以为紧急交易支付额外溢价,网络通过这一机制高效实现区块空间的变现。通过竞价模式,Base能够捕捉到用户需求的即时波动,显著增厚了费用收入。以太坊Pectra升级引入的blob-enabled数据提交也使得Layer 1至Layer 2的数据发送成本大幅降低,进一步提升了Base的交易效率和低手续费水平。这项技术创新为Base网络提供了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交易吞吐量和收入的能力。
相比之下,Arbitrum在2025年4月推出的Timeboost机制虽然支持时隙竞价以实现加速执行,但其固定费率和预测性质使其对突发用户需求的捕捉不及Base的每笔交易竞价灵活。其结果是Base网络进一步拉开了与竞品之间的营收差距。Base网络的优先费收入占其日均总收入的86%左右,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最大可提取价值(MEV)策略和高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活动。数据显示,仅优先级费用部分就达到每日约15.6万美元。吸引人的不仅是总额的巨大,更是优先费主要集中在顶层区块交易的特征,位于区块顶端位置的交易贡献了30%至45%的每日收入,前十个顶级交易位置则贡献了50%至80%的收入。这说明Base的竞价系统成功将区块资源有效优化并产生稳定的高额回报。
2025年7月16日,Base引入了“Flashblocks”子区块确认机制,该机制允许高优先级交易在略低的区块位置实现近乎即时执行,同时保证总体优先费收入不受影响。这创新设计促使优先费在不同区块交易位置之间更加均匀分布,降低先发优势的同时维持链上经济激励的健康,有效抗衡了收入因交易排序调整所带来的波动。Base之所以能够实现营收上的压倒性优势,去中心化交易所活动的贡献不可忽视。该网络持续占据所有以太坊二层DEX交易量的50%至65%,同时其DEX锁定总价值(TVL)也位于所有二层链最高之列(不包括永续合约DEX平台)。从历史数据看,DEX交易产生的优先费曾占每日总优先级费用50%至70%,近期虽然有所下降至约34%,但这部分还是Base主要营收的核心。高频率、时间敏感的交易和MEV策略是Base Fee生成的重要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优先费支付的用户结构方面,存在少数重度付费群体的现象。去年一年内,约250个地址贡献了近65%的优先费,这表明Base生态中有大量交易优先级通过精准的价值诉求被高效兑现。综上所述,Base的成功模式,是其通过创新的优先费拍卖机制、底层技术升级以及对DEX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为Layer 2网络营收设定了新标杆。其高效的区块空间定价不仅提升了交易体验,也为生态中的大额用户提供了精准的交易执行保障。未来,随着Base网络继续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尤其是在NFT、去中心化金融(DeFi)多样化策略和机构级交易领域,其在以太坊二层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有望进一步稳固。对于Layer 2网络的发展,Base展示了以用户需求驱动的灵活费率设计和技术创新如何有效实现价值捕获和生态繁荣,为整个区块链扩容领域树立了示范。
投资者、开发者及用户都应密切关注Base的动态,这不仅关联着Layer 2的技术进步,更体现了区块链经济模型的演变与升级。随着全球更多交易和应用向Layer 2迁移,Base如何持续优化费用结构和提升用户体验,将成为衡量其长远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