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创业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往往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推动业务扩张。然而,一些贷款协议中隐藏的陷阱往往让创业者在企业困境中面临个人财产被追讨的风险。澳大利亚知名创业者丹·诺里斯(Dan Norris)近日公开分享了自己与Judo银行之间的纠纷经历,揭示了个人担保贷款的严重后果,以及银行在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的态度和手段。丹·诺里斯的经历不仅是一个创业教训,更是所有中小企业主在面对金融机构时必须警惕的警钟。 丹·诺里斯是东海岸烘焙(East Coast Roast)以及黑啤(Black Hops Brewing)的创始人。黑啤是一家估值约千万美元的知名精酿啤酒企业。
为了升级生产线,丹在2022年初签署了一笔数百万澳元的贷款协议,贷款方正是宣称支持创业者的Judo银行。尽管当时企业资产价值超过了贷款金额,丹仍然为贷款提供了个人担保,这意味着如果企业出现违约,银行可以直接追讨他的个人财产,包括家庭住宅。2022年7月,出于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及领导层运营的不满,丹选择辞去CEO职务并多次警告董事们必须严控成本和重组生产团队,否则企业将在2023年2月破产。遗憾的是,这些警告并未被采纳,企业运营情况持续恶化。 到了2023年2月,丹判断公司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并且注意到董事团队向投资者和银行提交了虚假的财务预测数据。法律禁止董事在企业明显资不抵债时继续运营,因此丹不得不退出董事会并完全停止对企业的参与。
他开始与Judo银行沟通,希望解除自己的个人担保责任。银行方面提出让丹以象征性价格1美元将持有的20%以上股权转让,同时让小股东托尼承担较小比例的担保责任。虽然这一方案看似奇怪,但丹认为既然已不再参与企业运营,解除个人担保是合理的选择。此后,丹几度递交了相关法律文件,申请解除个人担保,但Judo银行明显处理迟缓,相关负责人电话不接电邮不回。到了2023年9月,试图再次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时邮件甚至出现退信,丹被迫获得新的联系人信息后继续跟进,却收效甚微。 丹在多次沟通中表示愿意就企业财务状况详谈,强调自己对企业财务比任何人了解得更清楚,且一直保持透明态度。
然而,银行始终未给予明确答复。2024年4月,黑啤进入自愿管理程序,企业开始清算。期间,Judo银行与企业清算人谈判达成了一笔仅能收回贷款一半金额的协议,然而这意味着银行保留了向丹和其他个人股东追讨剩余贷款的权利。令人震惊的是,此前Judo银行并没有任何通知丹的举动,甚至在媒体报道中声称将承担剩余贷款损失。 事件到这里还未结束。数月后,丹被突然送达来自Judo银行的法律追讨函,要求偿还近190万澳元的贷款余额。
与此同时,黑啤一处租赁场地的房东也要求丹支付租金欠款以及租赁场地的修复费用。为了应对多笔债务,丹向另一家银行ANZ申请贷款偿还债务,结果得知Judo银行已在其住宅物业上设立产权留置权,导致贷款申请被拒,难以偿还企业租赁欠款,最终不得不面临卖掉家园以偿还债务的困境。丹认为,Judo银行明知其试图筹集资金偿债,却故意设置障碍,违背了多项金融贷款计划中对保护创业者主要住宅的承诺。 这起事件反映出个人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时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即使企业一度价值过亿,企业陷入困境后个人仍然极易遭受金融机构的严厉追讨。丹·诺里斯的经历强调了创业者在签订贷款协议前必须充分了解并谨慎评估个人担保条款,避免在企业经营不善时,个人资产被毫无预警地卷入债务纠纷。
同时也对金融机构在危机处理中应具备的人文关怀提出了质疑。 Judo银行作为一家声称友好、支持创业者的银行,其在该事件中表现出的推诿、冷漠与策略性操纵,引发了业内外对其商业伦理的广泛批评。丹公开发声表达了对银行行为的极度失望,也提醒广大创业者在选择贷款渠道时务必谨慎,同时保持对自身权益的高度关注。 目前,丹正考虑个人破产的法律途径以应对巨额债务,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个人身心承受极大压力。更令人感慨的是,持续的法律纠纷不仅威胁着企业的未来,也导致家中幼小子女情绪崩溃,家庭氛围深受影响。 对创业者而言,这一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反面教材。
在金融自由日益重要的当下,理财规划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任何企业家在面对贷款协议或风险时,都应寻求专业法律和财务建议,更要对贷款合同中的担保细则有深刻理解。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保持与贷款银行的良好沟通并及时应对财务问题,也能有效减少矛盾升级。 此外,监管机构需加强对银行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贷款管理的监督,防范金融机构滥用贷款人权益甚至违背政府相关保护政策。保障创业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才是良性经济循环的关键。 丹·诺里斯的故事让人们对银行的贷款制度产生警醒,也促使更多创业者反思风险布局。
每个决策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影响,合理认知风险、提前规避陷阱才是实现企业长远成功的保障。未来,希望更多银行能够真正践行承诺,以人为本,为创业者提供切实有效和温暖的金融支持。 同时,广大创业者应以丹的经历为鉴,增强法律意识,主动保护自身利益,避免因盲目信任而付出惨痛代价。用心经营企业的同时,也要用智慧守护个人和家庭的安全。在创业路上,理性与警觉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