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司法部在底特律联邦法院对两名中国公民提出多项指控,罪名包括共谋、走私、虚假陈述及签证欺诈,涉及了一种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真菌——镰刀菌穗腐病(Fusarium graminearum)。这一真菌主要导致谷物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及水稻发生头腐病,不仅严重削弱农业产量,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毒素对人类和牲畜健康构成威胁,能够引发呕吐、肝损伤乃至生殖系统缺陷。根据美国检察官的声明,该真菌在科学界被视为潜在的“农业恐怖主义”武器,能够被用于针对食品作物的生物攻击。 涉案的两位中国公民分别是33岁的蒋云晴和34岁的刘尊勇。蒋云晴拥有中国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并曾获得中国政府资助的基金支持,从事相关病原体的深度研究。
她目前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的男友刘尊勇则在中国浙江大学工作,专注于同种病原体的研究。根据起诉书披露,刘尊勇于2023年7月27日携带被禁入境的真菌样本通过底特律大都会机场入境美国,意图在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研究。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人员在检查刘尊勇的背包时发现了多个装有带有真菌样本的透明塑料袋以及隐藏在纸巾中的中文笔记和滤纸样品。面对质询,刘尊勇起初否认知情,后又承认携带不同菌株样本,并表示打算克隆扩繁,确保实验成功。调查显示,二人未取得美国农业部规定的任何真菌进口许可,违反了现行的生物安全和检疫法规。
起诉书中进一步指出,蒋云晴曾向移民局及科研机构对刘尊勇的不当行为进行隐瞒。联邦调查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和通讯记录发现,两人多次商议走私细节及科研计划,且蒋此前甚至有走私生物材料进入美国的历史。她在中国高校的个人信息中也显示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成为美国司法部关注的另一个关键点,牵涉到国家安全和间谍活动的潜在风险。 本案激起了美国科研界和政府官员对跨国科研项目管理和安全审查的再思考。密歇根大学发表声明强调其对保护科研诚信和公共安全的承诺,坚决反对任何有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大学声明同时澄清,涉案研究项目未获得中国政府资助,且将全力配合联邦调查工作。
此外,该事件凸显了签证审批过程中的漏洞。刘尊勇以旅游B2签证身份进入美国,该签证明确禁止持有人从事科研工作及携带受限生物材料。其在签证申请中即对参与间谍、破坏等非法活动进行了否认,违反了美国移民法律,这也暴露出签证审查与边检安全措施之间的协调难题。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起案件反映出全球化时代科研合作与国家安全的复杂交织。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科研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人才参与高端研究,但同时也面临如何防范生物安全和科技间谍风险的巨大挑战。确保科学研究的透明度与安全性,维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利益,已成为各界亟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专家指出,镰刀菌穗腐病真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力,一旦扩散,除了会导致粮食减产外,其产生的毒素还会通过农产品链条影响人体健康。生物安全监管严密,禁止未经批准的病原体进口,是防止农业灾害和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举措。该事件提醒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潜在的农业和生物安全威胁。 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留学生及外籍科研人员身份管理的关注。如何平衡开放的学术环境和国土安全的需求,防止科研人员被不法利用,保障科研自由与国家利益的双重安全,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和政府机关需要持续面对和改进的重要议题。 未来,美国政府预计将加强对生物材料进口的监管措施,提高科研人员背景调查的力度,同时完善签证审核程序,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密歇根大学及其他涉事高校亦需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严守科研伦理与法治底线,对外来科研力量作出更为严格的资格审查。 在国际层面,全球农作物安全是维护粮食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涉及数十亿人的生活保障。真菌等生物病原的跨境传播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可能引发生物恐怖主义的风险。加强对潜在有害微生物的监测、研究和防控,推动建立全球性的生物安全合作框架,确保科学研究在合法和安全的轨道上进行,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此次针对中国籍夫妇走私致命农作物真菌的事件,不仅是一起典型的生物安全违法行为案例,更是国家安全、科研诚信和国际合作多重挑战的集中体现。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监管能力和增强国际协作,美国及全球社会才能有效防范类似生物威胁,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如何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影响未来全球科研与安全格局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