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Tribhuvan国际机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航空事故:Saurya航空一架注册号为9N-AME的CRJ-200区域喷气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失控坠毁,造成机上18人死亡,仅有机长幸存。这架飞机在飞机停飞34天后执行的维护转场航班上搭载了人数远超法定要求的乘客,且该航班本质上属于“空机转场”,本不应携带乘客。此次意外不仅带来了沉重的人员和心理损失,更触发了对尼泊尔航空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文化深刻反思。尼泊尔作为一座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山区国家,长期以来因地形险峻与气候多变而使航空运输面临挑战,但本起事故的主因并非自然环境因素,而是企业违规操作和监管失察的结果。Saurya航空作为尼泊尔市场极为有限的小型航空公司之一,拥有不足三架飞机,频繁出现停飞和停航,财政亏损严重。2014年成立以来,该公司除了承诺扩展航线网络,实际发展却曲折困难。
近年来,随着航空监管对机队规模和运营规范的严格要求,瘦弱的Saurya航空屡次陷入停飞。此次事故中机体9N-AME的维护历史尤为关键。该机于2024年3月通过年检时,因主起落架需检修,被允许延期到4月20日完成,但实际维护工作延迟至7月22日才完成。期间飞机停放机场达34天之久,保障检查也仅是形式,其安全状态存疑。完成主起落架维护后,因需执行大修检查(C检),飞机转场飞行被批准,但航班性质明确为仅允许机组成员载飞行任务、无乘客载运的“维修转场”。然而,航空公司违规搭载了包括多名管理人员、维修工程人员及其家属在内共17名乘客,严重违反相关法规,也反映出公司安全管理存在致命漏洞。
飞行机组由经验丰富的机长Manish Shakya和年轻副驾驶Sushant Katuwal组成。航前加载的货物由未经专业培训的工程人员负责,其中还存在大量未固定的易燃化学品。飞行前,副驾驶计算了V1、VR和V2等关键起飞速度,虽然计算公式和方法符合规范,但所依据的速度卡片存在设计错误,导致VR速度被低估。根据最终调查,错误的速度卡导致飞行员在旋转起飞时过早抬起机头。结合过快的旋转率,飞机迎角迅速逼近失速临界值,起飞后仅数秒内即触发迎角警告器。飞行机组未能及时降低迎角,飞机逐渐进入失速状态并偏离机头方向,引发严重的失控俯仰和滚转姿态。
事故最终导致飞机在距跑道不远处坠毁,伴随燃油泄漏引发火灾,造成包括管理层多名关键人员在内的18人遇难。事故调查报告对机组操作、航空公司不合规行为和监管机构失职体现批评,指出安全文化的缺失才是根本原因。尼泊尔民航管理局(CAAN)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监管措施多为形式而未能有效执行。航空公司缺乏真正的安全管理体系,未落实飞行操作质量监控、飞行数据分析和事故预防体系,甚至安全培训存在重大缺失。事故还暴露出应急响应方面的不足,机场消防救援组织对事故现场的到达和灭火措施存在组织混乱,地面设施布局亦加剧了事故影响。更广泛来看,尼泊尔作为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资源与人才有限的情况下,航空监管与运营安全水平需跨越巨大鸿沟。
经济发展优先级使得航空安全投入受限,而蔓延的违规和侥幸心理又加剧了危险。尽管如此,随着旅游业兴起与城市化进程加速,航空安全需求持续增长,改革迫在眉睫。推动建立独立、专业且权威的航空事故调查机构成为必要,以确保事故调查透明、公正,促进经验总结与事故预防。航空企业和监管方均需强化安全文化,完善飞行培训及操作规程,认真落实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Saurya航空事故因其深刻体现了航空业运行中的多个系统性薄弱环节而引发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场悲剧,也是一面警钟,警示着整个行业须以安全为中心进行彻底转型。
企业负责人必须明确安全第一的原则,拒绝利益驱动下的违规侥幸。监管机构应做到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执法,确保法规落到实处。社会公众和媒体也应加大监督力度,推动航空安全提升。未来,借助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尼泊尔航空行业才能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2024年Saurya航空CRJ-200坠机事件再一次表明,忽视安全文化和制度建设的航空运营必将付出惨痛代价。只有从根本上革新管理模式和监管体制,才能避免类似惨剧重演,守护天空的安全与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