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持续变化,美国最大的银行再次通过了美联储最新一轮的压力测试,显示出其在极端经济衰退情境下承受损失的能力依然稳健。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银行体系的韧性,也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推动资本规则的优化和放松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此次参与压力测试的共有22家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银行,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主要华尔街巨头。美联储副主席兼监管主管米歇尔·鲍曼指出,大型银行整体表现出了充足的资本缓冲,足以应对严重的经济逆风情景。美联储设定的测试情景极为严峻,假设GDP大幅萎缩近8%,失业率飙升至10%,房价下跌33%,股市暴跌50%。然而,所有22家银行均能证明在此设定下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将维持在11.6%,远高于最低4.5%的监管要求。
尽管模拟环境中银行业整体遭受超过5500亿美元的损失——其中包括信用卡损失1480亿美元、商业贷款1240亿美元以及商业地产520亿美元,但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裕确保了其金融稳定。这次压力测试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当前特朗普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放松银行资本规定的主张提供了数据支持。近年来,银行业不断对现行的资本监管提出异议,尤其是针对增强型补充杠杆率(eSLR)等规定,认为其不合理地惩罚持有如美国国债等低风险资产的银行。针对这一点,监管当局本周提出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激进的资本规则调整方案,显示放松监管的步伐正在加快。鲍曼在近期讲话中坦言,重新审视eSLR仅是资本监管改革的起点,未来更多针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附加要求以及界定监管严格程度的资产规模阈值都有可能调整。监管机构即将在7月22日举办的银行资本框架会议上,汇聚各方领导者和专家,共同探讨未来的资本监管方向。
此举被业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银行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作为华尔街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公开呼吁考虑广泛的资本监管改革,反映出大型银行对政策松绑的迫切需求。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程度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的基石,但过度的资本要求可能限制银行对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此次压力测试结果表明,美国最大银行不仅具备抗风险的资本实力,同时也拥有支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潜力。未来金融监管的调整趋势可能更加注重风险与效率的平衡,避免将银行束缚于过于保守的资本框架中。随着全球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挑战,美国银行业良好的资本状况有望助力其继续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促进就业和消费。
监管机构的政策调整同时需兼顾金融安全与经济增长,确保银行体系在承受冲击时依然保持稳健运作,避免系统性风险爆发。行业专家预计,监管改革将推动银行更积极地运用资本资源,释放潜在融资能力,助力美国经济摆脱低增长困境。同时,银行们也将持续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资本规划,确保未来可能面对的经济波动能够从容应对。综合来看,美国最大银行通过美联储压力测试不仅彰显了金融体系的强韧性,还为资本规则的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资金充裕的银行体系有利于提升市场信心,促进国际资本流动,提升美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竞争力。监管机构、银行和投资者都将密切关注未来政策走向,评估其对经济和市场的深远影响。
可以预见,资本监管的优化调整将成为推动美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帮助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金融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