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型股ETF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尤其是在2025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型股的表现备受瞩目。根据CFRA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基于S&P Dow Jones指数的中型股和小型股ETF在2025年前七个月的表现明显落后于以Russell和CRSP指数为基准的竞争对手。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极大关注,投资者和基金经理都在思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未来投资方向的调整空间。 首先,分析这三大指数体系的基本构成与方法论差异,是理解其表现分化的关键。S&P中型股指数(S&P MidCap 400)聚焦于市值在80亿美元至220亿美元之间的公司,范围明确且集中。而Russell Midcap指数涵盖的是全球市值排名第201至第1000的公司,覆盖范围更加宽广,也因此包含了许多更具市场影响力的中型股。
同时,CRSP U.S. Mid Cap指数则采用市场总市值的百分位排名,覆盖70百分位至85百分位市值的公司,这使其能够捕捉到一些成长性较强、体量相对较大的中型企业。 CFRA的研究显示,截止7月22日,iShares Core S&P Mid-Cap ETF(代号IJH)的年度价格回报率为2.5%,远远落后于先锋集团的Vanguard Mid-Cap ETF(VO)8.2%以及iShares Russell Mid-Cap ETF(IWR)的6.9%。显而易见,投资者明显偏好Russell和CRSP基准的ETF产品,这一趋势背后折射出市场结构的深刻变化和指数成分的差异。 为何指数成分差异会对表现产生如此显著影响?根本原因在于指数对于市值分层的不同定位。S&P的中型股指数更倾向于规模较小的的企业,而Russell和CRSP的基准则更能反映市场中的相对大盘中型企业。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受益于全球科技和消费板块龙头的带动,较大市值的中型企业普遍表现优异。
例如,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PLTR)、Robinhood Markets Inc.(HOOD)、Roblox Corp.(RBLX)以及Coinbase Global Inc.(COIN)等公司成为了Russell和CRSP指数基金收益的主要驱动力,而这些股票并未被纳入S&P MidCap 400的投资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Palantir Technologies自2024年9月被纳入标普500指数,直到2025年才被分离出中型股指数,这意味着CRSP和Russell基准的ETF较长时间得以持续持有这类高增长潜力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取更多收益。而S&P ETF由于其成分股的更新和调整策略,反而在此过程中错失了部分市场机会。 不仅如此,在小型股领域,类似的情况也在上演。S&P SmallCap 600指数所覆盖的企业市值范围更窄,主要针对市场总市值第93至99百分位区间,而CRSP U.S. Small Cap指数则涵盖更广泛的85至99.5百分位区间。由于后者包含了更大规模的边缘股票,这使其在近期受益于市场中成长动力较强的“小大盘”股票带动,实现了相对较优的表现。
以Vanguard Small-Cap ETF(VB)为例,该基金往往持有部分已进入标普500的公司,比如NRG Energy Inc.(NRG)和Jabil Inc.(JBL),这使VB具备“大小盘兼备”的优势,明显优于纯S&P SmallCap 600指数的iShares Core S&P Small-Cap ETF(IJR)的表现。VB小型股ETF的增长率为1.9%,而IJR则下降了2.1%,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出基准指数设计对基金绩效的重大影响。 宏观市场环境对这三类ETF的表现同样起到催化剂作用。自2022年股市复苏以来,全球经济逐渐向以科技和大型成长型企业为主导的格局转变。中型股中更大市值且成长性显著的企业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而纯粹聚焦中等规模较小企业的指数则相对失宠。这种趋势使得Russell和CRSP基准ETF获得更多资金和更高关注度,反映出当前市场对中型股投资的结构性偏好。
投资者在选择中型股ETF时,应充分考虑指数构建的方法与市场环境之间的互动。一味追求品牌知名度或较低的费用比率,忽视了底层指数的适配程度和成分股质量,可能导致投资组合落后于市场表现。CFRA的研究表明,通过深入剖析指数覆盖的市值区间、成分股构成及其潜在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更容易捕捉表现领先的基准,并据此作出合理资产配置调整。 此外,基金管理者也可以借鉴此次指数表现差异的经验,优化其跟踪指数的选择或主动管理策略,以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实现超越平均水平的收益。例如,结合Russell和CRSP指数的优质成分,适时调整仓位,实现对成长性更强企业的覆盖,从而把握未来潜在的市场红利。 总结来看,2025年中期以来,S&P指数体系的中型股和小型股ETF在市场表现上明显落后于Russell和CRSP基准基金,核心原因在于指数的市值覆盖范围、成分结构差异以及当前市场环境对于较大型成长型中小市值企业的偏好。
投资者和基金经理需深入理解这三大指数的构建特点和市场动态,通过科学的基金选择和组合管理,提升投资回报率,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风格。未来,随着市场结构的进一步演变,对指数基金的深度分析将成为精选优质ETF、提升投资效果的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