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财年第三季度,全球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公布了令人瞩目的财务数据。报告显示,该季度的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7%,仅为5.583亿美元,显示出明显的盈利压力。尽管星巴克当季的合并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达到94.5亿美元,但其核心的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却出现了2%的下滑,反映出消费者流量和消费频次的减少。作为全球咖啡市场的重要风向标,星巴克的业绩波动不仅预示着行业趋势,也体现了其自身经营策略和宏观经济环境的相互影响。北美市场的表现尤为令人关注。该地区的可比门店销售额下降了2%,可比交易次数减少了3%,显示出美国市场消费者购买力的疲软和用户消费行为的变化。
与之相对的是国际市场表现较为稳健,整体销售额保持平稳,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尽管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不确定性,中国市场的可比门店销售额提升了2%,交易次数增长了6%,彰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机会。分析星巴克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运营收入的明显缩减。星巴克季度运营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降至9.187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从21%压缩至13.3%,利润空间显著收窄。导致此情况的关键因素包括运营杠杆效应减弱、加大在“回归星巴克”计划上的投资、以及人力成本和通胀压力的增加。“回归星巴克”计划旨在通过提升顾客体验和员工满意度加强品牌竞争力,但短期内导致额外的劳动力支出和管理费用上升,同时“领导力体验2025”项目也加大了培训和管理层建设的投入。
这些举措虽增加了成本,但为未来的长期增长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在当季新开设了308家门店,使其全球门店总数达到41,097家,新门店的扩张速度依然迅猛,门店运营结构以53%的公司直营店和47%的授权店相结合,体现了多渠道扩张和本地化战略的平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克尔(Brian Niccol)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已经解决了许多基础问题,正在建立坚实的运营基础,且转型进程超前于预期。展望2026年,星巴克计划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推动业务增长,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营造更优质的品牌体验。整体来看,星巴克此次业绩虽受到短期压力影响,但其通过加大品牌体验升级、优化运营结构和稳步拓展门店网络,展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挑战的战略韧性。行业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星巴克在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消费者偏好变化中,正积极调整自身发展路径,致力于在未来实现可持续且稳健的成长。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可比门店销售额和交易次数的减少提醒企业需进一步创新产品线与服务模式,以迎合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数字化和会员运营方面,星巴克此前推出的移动订单与支付、会员积分等服务为提升客户粘性提供了助力。未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这些数字化工具有望成为推动客户增长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此外,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强劲表现,也为星巴克提供了重要增长引擎。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提升及消费升级,为星巴克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继续深化本地化策略,推出符合当地口味和文化的产品,将更好地巩固市场地位。
面向未来,星巴克还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特别是咖啡豆、奶制品和其他关键原料的价格上涨可能对利润率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劳动力市场紧张也加剧了人力成本。这些挑战均需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加强供应链管理来有效应对。整体而言,星巴克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反映了当前零售和餐饮行业普遍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消费疲软、运营成本上升及市场竞争加剧。但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星巴克通过持续创新和战略调整,期待在未来实现更稳定的业绩回升和业务增长。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应继续关注其“回归星巴克”计划的实施进度、国际市场拓展的成效,以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长期竞争优势。
星巴克的未来之路虽然充满不确定性,却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提升产品多样性,强化品牌定位,公司有望在全球咖啡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当前的业绩波动或许只是短暂的阶段,星巴克在把握市场机遇和应对挑战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市场表现和股东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