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字资产市场的蓬勃兴起,代币化证券作为一种创新形式备受关注。所谓代币化证券,是指将传统证券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化表示,使其在区块链环境中进行发行、交易和管理的资产形式。由于其集合了传统金融工具的特点和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代币化证券被视为连接传统金融市场与加密数字生态的重要桥梁。然而,围绕着代币化证券的法律监管问题依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兼加密货币工作组负责人赫斯特·皮尔斯(Hester Peirce)明确指出“代币化证券依然是证券(Tokenized securities are still securities)”,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根据皮尔斯的讲话,尽管区块链技术具备提升交易透明度、降低融资门槛等优势,但它并不能改变基础资产的本质属性。
代币化证券的本质仍然是证券,因此市场参与者在发行和流通这些代币化资产时,必须严格遵守现行的联邦证券法法规。这一观点进一步强调了传统证券法规在数字资产监管中的适用性,同时也体现出SEC在积极推进对加密领域有序监管的坚定立场。尽管皮尔斯并未直接提及具体企业,但外界普遍分析其言论背景与包括Robinhood等公司近期推动的代币化资产交易平台计划密切相关。Robinhood于近期发布了基于Layer 2区块链的代币化股票交易计划,计划将美国上市股票及交易所交易产品(ETPs)代币化,向欧洲投资者开放交易市场。该计划对美国现行证券法规提出了新的合规挑战,因其可能涉及跨境发行和监管协调问题。皮尔斯在声明中还强调了一点,即监管机构愿意与市场参与者进行对话,探讨针对区块链技术和代币化产品的“合理豁免”和规则现代化方案。
换言之,监管机关期待推动规则的适度调整,以兼顾技术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两大目标。美国国会层面,制定数字资产市场的结构性法规也正逐渐提上议程。作为回应,部分共和党议员推出了《数字资产市场透明度法案》(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旨在明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数字资产监管中的职责分工,为市场提供更清晰的监管指南。代币化证券是否会因为“链上化”而跳脱传统证券监管框架,是当前监管辩论的核心之一。SEC成员皮尔斯的陈述无疑表明了监管的基本态度,即现有法规依然适用,且对试图绕过监管的行为保持高度警觉。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全球化特征,监管协调和跨境合规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企业来说,理解和尊重这一监管现实,积极与SEC沟通,将有助于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过去几年间,SEC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就多次呼吁相关企业主动与SEC对话,强调数字资产部分产品属于证券范畴。皮尔斯作为SEC内知名的“加密妈妈”,也在延续这一立场的同时,展现出对产业合理发展的支持,体现出监管机构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与监管平衡的态度。此外,随着代币化证券技术的进步,如何防范潜在的市场操纵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也成为监管关注重点。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交易记录不可篡改和实时审计,有望辅助监管机构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效率。国际方面,越来越多国家也开始加强对代币化证券的政策制定和监管框架建设。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风向标,其立场和行动必将对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总的来看,代币化证券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前沿,融合了数字化和证券化的双重属性,其合法合规运营仍依赖于现行证券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的关注和清晰表态,有助于企业理清合规路径,投资者也能够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完善的保护。未来,随着立法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代币化证券有望真正发挥连接传统金融市场和数字经济的桥梁作用,推动全球资产数字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保持与监管部门的积极沟通、深入理解法律要求、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将成为在数字资产新时代中稳健前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