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局势紧张,各国为了增强战时支持,纷纷采取各种手段激励民众积极参与国家战争动员。加拿大当时虽然地理位置相对安全,但战争远未远离人们的生活。1942年2月19日,温尼伯这座加拿大中西部的重要城市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入侵”——一场精心策划的、以纳粹德国军队为主题的模拟占领活动,史称“If Day”。这场活动简单讲就是一场用以激发公众战争意识和筹款的军事演习,然而其规模之大、方式之逼真,至今仍为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背景上“If Day”演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推广“胜利债券”(Victory Bonds)的销售。这些胜利债券实际上是政府为支撑庞大战争开支而发行的金融工具,公民、企业通过购买债券支持战争,同时未来可以获得利息回报。
1942年初温尼伯地区设下了4500万美元(约合2024年8亿多美元)的募款目标,其中仅温尼伯市就占2450万美元。为了实现目标,温尼伯地区举办者不得不寻找比传统宣传更为具有震撼力的方式。尽管全国范围计划点燃“自由之炬”,但寒冷的二月天气限制了户外活动,促使当地宣传委员会由知名商业人士约翰·德雷珀·佩林领导,决定采用模拟纳粹入侵的方式,将战争“带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组织者认为,只有切实让市民感受到战争威胁,才能唤醒他们的紧迫感,促使人们掏钱购买胜利债券。演习规模庞大,涵盖了约3500名参加者,包括军方正规部队和平民志愿者。防御方是加拿大军队中的多个单位,包括皇家温尼伯步兵团、卡梅伦高地人团等,指挥官是普里德汉姆和麦凯两位上校。
模拟的“纳粹军队”则由商业团体青年贸易委员会的志愿者扮演,他们租借好莱坞制作的德国制服,脸上甚至画上刀疤以增加真实感。此次军事演习花费约3000美元(当时的金额),对于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凌晨5点半之前,假装的纳粹“巡逻队”已经在城市各处展开活动,广播电台一名播音员被“逮捕”,其麦克风被假军方接管,用以发布“纳粹”广播,从5点45分开始传递占领信息。随后几小时,温尼伯上空有伪装成德国战斗机的皇家加拿大空军飞机飞越,引入空中攻击的氛围。早晨7点,空袭警报声响彻,城市进入黑暗。随后这场名为“闪电战”的模拟攻势正式展开。
此时真正的加拿大军队严密盘踞城市工业区及市区周边,逐步被演习的“纳粹部队”包围,战斗虽为假象,却极具节奏感和紧迫感,甚至模拟爆炸使用煤灰和炸药产生烟火效果。情节中出现了假装伤亡,设立急救站,特殊服装保护气温极低。从8点开始,模拟战斗进入高潮,战线后撤,防御减弱,终至上午9点半,城市正式被占领。占领后的“纳粹”士兵在市中心大肆游行,推行极权统治。城市被改名为“Himmlerstadt”,主街改名“Hitlerstrasse”,纳粹象征随处可见,包括替换城堡的旗帜。被“逮捕”的政治人物包含当时曼尼托巴省长布拉肯,温尼伯市长约翰·奎因,省总督麦克威廉斯等重量级人物,他们被送往设立的临时集中营——Lower Fort Garry。
为加强氛围,许多社会组织被禁止,青少年集团如女童子军、童子军等也被置于纳粹控制下。公共广播被替换为德文消息,甚至当日主流报纸《温尼伯论坛》以《The Winnipeg Lies-sheet》(温尼伯谎言报)自嘲,刊登了大量审查过的文章。图书馆当日进行了象征性的图书焚烧活动,展示极权对知识和言论的摧残。学校教学也被迫纳粹化,部分校长遭到更换,课程被改编以灌输“纳粹真理”。虽然大部分是演习,真实意外也时有发生,两名参与者分别因意外受伤进入急救。尽管模拟进程紧张,下午5点半活动结束,被逮捕的官员获释,城市复归自由。
此次活动当天,钱币被换成设计夸张、类似德国帝国马克的“假钞”,这些钞票同时也印出了推广胜利债券的广告。活动高潮在结束游行中体现,居民和组织者组成队伍,高举“绝不让这发生在我们这里”的横幅,“购买胜利债券”的标语呼吁全民参战意识。此次If Day不仅为温尼伯市筹集了320万美元,远超既定目标,也影响了整个加拿大战争债券运动。全国范围募得20亿加元,曼尼托巴省突破6000万美元目标,该活动被誉为二战期间加拿大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单日募捐活动。媒体对If Day的关注程度空前,大量加拿大及国际记者,甚至英国BBC和美国、纽西兰主要新闻机构均传发报道,约四千万观众通过报道得知此事件。此次成功也引发其他城市效仿,温哥华举办了类似规模的模拟活动,美国政府甚至向温尼伯借鉴经验,用以军事宣传。
时至今日,If Day仍被视作有效的群众动员典范。2006年,一部纪录片“ If Day: The Nazi Invasion of Winnipeg ”上映,通过历史学者和参与者访谈,以及珍贵的新闻记录片段,再现那段令人难忘的日子。加拿大知名导演盖伊·马丁在其影片《My Winnipeg》中亦引用了此次事件,表明其在当地文化记忆中的地位。如果单纯从历史意义来看,If Day体现了二战时期加拿大民众对全球战争威胁的危机感,以及政府和民间团体为调动大量资源所做出的创新尝试。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演习的回顾,更是战争动员、宣传艺术与社会心理的完美结合。它提醒着后人,和平的来之不易和公众团结对抗极权的力量。
回顾If Day,让我们铭记战争历史的教训,也激励我们珍惜今日的安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