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与网络威胁日益复杂的时代,‘Secure by Design’(设计即安全)理念逐渐成为政府和企业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原则。作为英国国防部(MOD)推动的一项战略举措,《Secure by Design Problem Book》凝聚了多方思考,旨在解决军用系统在研发、部署到维护各个环节中安全保障的挑战。该书不仅为军事能力的安全设计提出了理论框架,还精准识别出了实施过程中亟需攻克的实际问题,为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创新搭建了桥梁。 设计即安全的核心,强调安全措施必须从项目启动之初便被纳入系统架构设计,避免事后拼接所带来的高昂代价和漏洞风险。英国国防部考虑到军用平台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全球多变的应用环境,面临着与企业及其他政府部门截然不同的挑战。例如,军事系统经常涉及跨学科的协作和严苛的环境条件,迫切需要跨界整合软件工程、安全工程、人因工程等多种知识体系。
《Secure by Design Problem Book》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旨在推动国防系统安全转型及能力提升。书中提出了四大核心问题,覆盖了人才培养、信息交流、设计融合以及生命周期安全维护,全面勾勒出安全设计在国防领域的实践蓝图。 首先,如何提升英国国防系统中‘设计即安全’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是确保战略落地的基石。书中明确指出现有人才梯队尚未完全适应‘Secure by Design’的跨学科要求,亟需构建涵盖网络安全、系统工程、软件开发、人因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清单,形成定制化且具备实操性的培训机制。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能力框架,细分不同层级的专业技能标准,并为国防部及供应商双方营造一个统一透明的专业成长环境,从而保障项目中各角色的协同高效。 其次,‘设计即安全’落实过程中,不同单位和人员间信息与知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不容忽视。
安全设计往往需要对威胁模型和保密需求保持高度敏感,这意味着国防部难以向供应商全面公开关键信息,反过来供应商出于技术出口限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考量,也往往无法完全披露自身技术细节。在此情形下,如何在不泄露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对安全设计要求的有效传递和验证,成为推动安全设计深度融合的关键。在跨学科多角色协作的同时,开发适宜的工具和方法共享安全设计知识,不仅有助于缓解信息鸿沟,也能提升团队整体的安全意识和响应能力。 其三,‘设计即安全’必须深入军事实力获得周期的早期阶段。早期的军事能力构想往往尚处于需求模糊的初期,安全设计如何有机融入尚未成型的功能定义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书特别强调,必须在需求工程、跨领域威胁建模及作战分析等环节强化安全考量,确保安全要求与功能需求同步明确,且能反作用于设计方案的优化。
通过将安全视角引入军用项目的最初构思,既能降低后期修正成本,也能为最终能力形成一个稳固的安全基础,更好应对未来复杂威胁。 最后,‘设计即安全’需要贯穿整个军用能力的生命周期。军用系统往往使用周期长达数十年,运行环境和技术条件不断演变,原始设计假设难免被现实冲击。保持安全设计的持续有效,需要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借助试验和实战中持续获取的反馈数据,不断调整安全策略,确保系统始终符合风险承受能力。此外,面对日益增多的多国联合行动,跨国防务能力的互操作性挑战也进入视野,如何确保英国与盟友间的安全设计理念和实践高效兼容,是对技术与管理的双重考验。 除了上述四大核心挑战,《Secure by Design Problem Book》还高度关注科研生态的建设与成长。
现实中,安全设计研究面临诸多困难,包括调研受限、参与主体获取难等,导致相关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书中呼吁通过合作项目、政策支持与产业激励,培育一个活跃的研究环境,持续推进安全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创新。 总体而言,《Secure by Design Problem Book》不仅是英国国防部推行‘设计即安全’战略的行动指南,更是安全工程领域一次具有前瞻意义的宣言。它聚焦人、过程与技术多重维度,兼顾理论与实操,体现了把安全嵌入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国防思维。对全球致力于提升网络化军事能力安全防范水平的国家与组织来说,深入理解和借鉴其中的思考与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未来,随着军用系统复杂度和攻击威胁持续攀升,‘Secure by Design’理念的深入推进将成为提升国家防御韧性的关键驱动力。
英国国防部通过问题书的形式开放关键难题,引导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攻关,正彰显出开放创新与协作共荣的战略胸怀。正是在这样的体系保障下,英国的军事安全设计必将更加稳健,助力国防能力迈向更高水平,同时为全球安全设计实践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