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艾维(Jony Ive),苹果公司前设计总监,以其极简但极具创新性的产品设计闻名于世。近年来,艾维离开苹果后一直在探索全新的设计领域,而他与OpenAI的合作更是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和行业观察者的关注。最近,随着相关法院文件的公开,关于这款秘密研发的人工智能消费设备有了更多细节揭晓。业内热议的焦点是该设备并非预计中的可穿戴设备,而是一个可以放入口袋或摆放在办公桌上的“第三核心设备”,这种定位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期待。 这款设备诞生在OpenAI耗资65亿美元收购乔纳森·艾维的硬件创业公司io之后。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曾表示,这次交易不仅是资金层面的注入,更有望为公司带来高达万亿美元的价值增量。
对于这一设备的定位,法院文件中明确指出该产品既非耳内设备,也非其他穿戴式设备。这一信息推翻了业内知名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关于设备将像“项链”一样可穿戴的预测,而这一猜测此前也已被质疑缺乏实质证据。 细看法院文件内容,io公司联合创始人唐谭提交的声明中提到,公司曾广泛调查和购买市面上多种耳机、助听器和耳塞类产品,但最终确定首款量产的设备不会属于任何穿戴类别,而是设计为便携且可自如置于口袋或桌面上。该设备预计将在2026年底之前推出,距离当前时间尚有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具体功能细节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但此前泄露信息显示设备具备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基于用户当前的环境和生活情境进行智能交互。更引人关注的是,这款设备将不依赖显示屏,走完全屏幕自由的创新路线,旨在打造更直观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
OpenAI被迫撤下其网站上关于io硬件创业公司的宣传信息,源于与谷歌支持的品牌iyO爆发的商标诉讼纠纷。iyO公司致力打造世界上第一款定制耳内计算设备,并称OpenAI违背商标使用规则。法院文件披露,io和OpenAI管理层早前曾了解过iyO产品的相关技术,甚至曾要求演示产品。尽管如此,io团队后来明确否认自己的设备会与类似耳内穿戴式产品有竞争或重合。 乔纳森·艾维自离开苹果便投身于多项设计项目,但自从他主导的消费者电子产品已经有数年之久,外界对于他回归硬件领域并创造革命性产品仍心存期望。OpenAI此次携手艾维,共同开发独立的人工智能硬件产品,无疑被看作是该行业中罕见的跨界合作。
艾维以其极致设计哲学和对工业设计的精准把控闻名,而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深厚技术积淀,两者结合令人期待最终产品的创新表现。 尽管正处于开发初期,设备的定位为“口袋里的第三核心设备”,其理念是成为继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这也体现出OpenAI希望打造某种新的智能硬件生态,实现人工智能无缝融入生活的愿景。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这款设备将搭载先进的语音识别和生成能力,配合环境感知,实现全天候的智能助理功能,但不会以传统屏幕作为交互界面,而是可能通过音频、触觉反馈及其他创新方式与用户沟通。 此外,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对产品相当自信,他称测试过艾维原型机后,这是“世界上最酷的技术产品”,并计划以极高的速度实现全球100百万台的发货目标,创下全新硬件产品上市销售速度的纪录。这种规模和速度若能实现,将极大推动人工智能设备的普及,也意味着OpenAI在硬件领域的大举进军。
这一消息同时也让人们反思现代硬件产品的发展方向和用户需求的转变。苹果过去在艾维带领下曾引领行业潮流,从iPhone到MacBook,设计均以其简约美学和极致工艺获得高度赞誉。然而,苏醒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对设备的便携性、智能交互以及与环境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屏幕之外,声音、环境理解、语义交互将成为未来硬件进化的重要方向。乔纳森·艾维和OpenAI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也许正是适应新时代智能设备的必由之路。 不过,也有一些声音表示担忧。
作为曾被誉为苹果“设计之魂”的艾维,其自苹果离开后的设计成绩未必如外界预期般辉煌,且在复杂硬件领域的新挑战面前,需要克服众多技术和用户体验难题。而OpenAI主要是一家软件和人工智能公司,在硬件实现方面相对经验不足,如何实现理想产品并保证质量与用户体验,将是他们面临的两大考验。 综合来看,乔纳森·艾维与OpenAI合作的这款人工智能核心设备,无疑已成为科技界一大焦点。它不仅象征着人工智能与工业设计的深度融合 更透露出未来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更注重便携与环境感知,摒弃传统屏幕,寻求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虽然产品具体细节仍有不少秘密待释,但这些初步信息已足以刺激行业和消费者的想象空间。随着2026年发布的临近,更多信息与实际产品性能将渐渐浮出水面,这或将成为智能硬件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