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監管政策的制定速度與有效性日益成為衡量一國金融科技競爭力的關鍵指標。英國,曾因早期在數字資產領域的積極探索而被視為後脫歐時代加密貨幣監管的潛在領導者,卻因近年政策推進速度緩慢而被市場參與者和專家們批評“政策拖延”,使其在全球範圍內被歐盟和美國超越。這一現象不僅損害了英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也使其失去了吸引區塊鏈創新企業和數字資產投資的機遇。根據權威獨立智庫官方金融與貨幣機構論壇(OMFIF)的最新博客文章指出,英國的加密貨幣監管缺少明確時間表,導致無法建立起靈活且現實有效的監管框架,從而阻礙了本地金融生態系統的數字轉型。文章由OMFIF數字貨幣研究所主席約翰·奧查德(John Orchard)與主編劉易斯·麥克倫(Lewis McLellan)共同撰寫,兩位專家強調,英國政府應該儘快確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加密貨幣監管路線圖”的具體啟動時間,而不應再繼續模糊地提及監管計劃將在“2026年之後某時”上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框架》(MiCA)已正式生效,為區塊鏈及其相關數字資產提供了統一的監管標準。
此外,美國參議院近期通過了“引導並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為穩定幣設定了聯邦層級的明確監管邊界,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的穩定發展。相比之下,英國對於穩定幣的定性還處在模糊階段,監管機構將其視為加密投資資產的一部分,令市場對其應用和合規要求感到混淆。尤其是英格蘭銀行早期提議要求系統性穩定幣必須完全由央行貨幣支持的草案,更被業界視為可能導致發行商商業不可行的嚴苛條件,雖然該機構已開始調整立場,但仍未提出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這種不明朗的政策環境讓企業難以做出長遠投資與佈局決策,也降低了英國在全球加密產業鏈中的競爭力。此外,與英國系統性利用傳統金融監管機構改造新型數字金融模式不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設立了專門的數字資產監管機構——虛擬資產監管機構(VARA),展現了更為前瞻和聚焦的監管策略,令業界高度讚賞。香港在今年五月通過了穩定幣相關法案,並通過“Ensemble計劃”積極構建代幣化生態系統,這些舉措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亞洲金融科技樞紐的地位。
OMFIF專家總結指出,儘管英國擁有有利的時差優勢、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法律系統和英語環境,這些先天優勢仍不足以抵消政策拖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英國必須加快監管框架的制定和實施步伐,方能避免被新興數字金融中心超越。同時,英國政府和監管部門應該進一步深入瞭解分佈式帳本技術(DLT)及其與傳統金融的融合特性,推出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的政策工具,從而構建一個既能促進創新又能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健康數字資產市場。面對全球金融行業向鏈上化的趨勢,缺乏具體的監管時間表將直接影響英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甚至普通投資者參與數字經濟的積極性。此外,英國應強化與國際監管機構和行業先行國家的協作,借鑒歐盟MiCA和美國GENIUS Act等成功經驗,打造開放且包容的法規環境,進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加密貨幣生態中的吸引力。總體而言,英國的政策拖延不僅影響到國家整體的金融創新步伐,也為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風險。
專家們呼籲,英國必須盡快制定清晰可行的監管框架,避免在全球數字金融新競賽中落後。如今,世界金融格局正在快速變革,而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正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關鍵力量。英國若想保住其在國際金融中的核心地位,必須迎頭趕上,迅速且有效地推動加密貨幣監管的創新,將監管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才能確保在未來數字經濟時代依然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