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伦理投资,尤其是基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因素的投资,曾被视为引领全球金融市场转型的重要力量。许多投资机构纷纷承诺将资本注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和项目,致力于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与社会公平。然而,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英国金融业开始质疑这一领域的实际效果与动机,出现了明显的反思浪潮。国内著名投资公司阿伯丁的前董事长道格拉斯·弗林特(Sir Douglas Flint)便是这一反思声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一次行业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表示,金融界对伦理投资的狂热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的观点不仅在金融圈内引发热议,也吸引了广大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道格拉斯·弗林特认为,伦理投资本应以科学、理性的方法推动企业改善环境和社会表现,但现实中却被过度“市场化”和“理想化”,成为部分基金经理包装自身形象的营销策略。这种趋势导致部分投资者把参与伦理投资视为彰显道德优越感的行为,忽视了资本的本质职责——实现投资回报。这种偏离核心的投资逻辑不仅弱化了市场的效率,也给投资基金带来了潜在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在美国,关于ESG和多样性政策的法律诉讼频频出现,令许多基金管理机构面临监管压力和诉讼威胁。弗林特指出,相关声明和承诺层出不穷,但实际操作中缺乏统一标准和透明监督,使得投资机构和企业在面对法律挑战时处于不利位置。近年来,美国针对多样性、公平和包容(DEI)等政策进行了严格审查,部分政策甚至被迫撤回,导致大型跨国公司如麦当劳、哈雷戴维森等纷纷调整其多样性计划。
金融界的这一变动也波及到承诺净零排放和可持续目标的资产管理者。值得关注的是,净零资产管理者联盟(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在2025年初暂停了其运作,此举正值美国政策环境趋紧之际,反映了市场对伦理投资承诺可持续性的担忧。与此同时,市场资金流向亦出现显著变化。据晨星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者从可持续基金中撤资高达86亿美元,创下纪录新高。这次资金撤出显示,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ESG基金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对于投资基金如何平衡环境责任与财务回报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于此前一味追求道德符号,基金经理们开始转向更为理性和务实的投资策略。
弗林特指出,现阶段合理的做法是聚焦于“做出有效转型措施的公司”,并严格按照客户的投资意愿和时间表调整投资组合,这样才能保障资本的保值增值作用。另一方面,伦理投资的反弹并未完全在伦敦金融城消退。标准银行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Bill Winters)在伦敦气候行动周中表达了对当前环境下注声音减少的遗憾,他坦言自己未能在现阶段持续高调支持气候相关投资,显示出金融界内部对于保持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信念仍然存在。英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从激情澎湃到冷静理性的调整期,投资者和机构正重新定义“责任投资”的边界和标准。伦理投资的发展轨迹提醒我们,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应当同步权衡,在政策、市场与法律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只有基于科学数据和客户需求的理性投资才能带来持久价值。未来,伴随投资者教育的深化和监管框架的完善,ESG投资有望脱去“营销工具”的外衣,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推动力。
与此同时,企业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做到透明、可核查,并切实将可持续承诺融入经营实质中,以减少法律争议风险。英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伦理投资发展之路虽然曲折,但其最终目标仍是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与可持续,无论市场风向如何变化,这一初心不能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