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一种被称为“西方伪史论”的历史质疑理论开始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该理论主要质疑西方古代文明——包括古希腊、古埃及以及古罗马的历史真实性,甚至主张这些文明历史大多是伪造的。这一观点起源具有俄罗斯数学家阿纳托利·佛米恩科的新时间学说(New Chronology)为蓝本,后来被一些中国学者结合本土的历史观念和文化情绪加以发展和传播,成为当前中国社交媒体和部分学术争议的焦点。深入了解西方伪史论,有助于厘清其内涵、传播机制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学术界的影响。佛米恩科的新时间学说为西方伪史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佛米恩科认为世界历史被人为拉长和篡改,他主张古代历史尤其是公元前的历史其实很晚近才开始,认为俄罗斯境内10世纪以前并无考古实证,进而推论传统历史编年存在重大造假。
尽管这一观点被主流历史学界广泛批驳,但它为后续一些质疑西方传统历史的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前研究员何鑫出版的《希腊伪史研究》一书,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何鑫提出古希腊文明历史中存在大量伪造,甚至怀疑亚里士多德等历史人物的存在。他认为文献在传抄和翻译过程中遭到篡改,而背后操控力量则可能与秘密组织如共济会有关。何鑫的观点极大地刺激了网络讨论,催生了包括“希腊不存在论”在内的一系列观点。与此同时,类似观点的传播不仅停留在古希腊历史领域,还扩展到了古埃及和古罗马。
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真实性,也成为西方伪史论的重要标志之一。2021年浙江大学艺术史教授黄河清公开宣称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为现代伪造,用混凝土浇筑而非古代建造。此类观点引发考古学界强烈反驳,多位专家指出金字塔材料风化的自然成因和考古挖掘出土的丰富文物均反驳伪造论。更有甚者,部分支持者还主张蒸汽机及电力等工业革命核心技术源于中国古代文献《永乐大典》,借此颠覆西方科技历史叙述。西方伪史论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崛起,部分原因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和文化自豪感的增长。伴随着中美关系恶化及对西方价值观的质疑,一些群体热衷于传播反西方的历史观点,试图通过否认西方古文明的真实性来提升自身的文化地位。
网络视频平台如哔哩哔哩上,相关视频内容从2019年起开始出现,2021年数量陡增,并在2022年达到全盛。广泛的宣传使这类理论在某些年轻族群中形成一定影响力。面对西方伪史论的攻势,学术界几乎一致持反对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历史与考古专家多次发表声明,指出相关论调缺乏证据支持,违背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的基本事实。诸如金字塔的石材风化现象都有合理的自然解释,所谓“混凝土浇筑”为无稽之谈。学者高峰枫也针对此进行了系统反驳,强调古希腊雕塑的细腻与农业活动的记载难以由虚构代替。
除专业学者外,多数学者对该理论表示不屑,认为其背离学术规范,是浪费时间的荒谬言论。官方媒体如《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中国青年报》持续批判西方伪史论,强调其制造历史混乱和民族文化不安全感的危险。从更广义上看,西方伪史论属于历史否认和伪历史的范畴,类似于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它试图通过篡改历史真相,达到政治、文化上的目标。这种历史片面化和断章取义的做法,无疑对国际学术交流和文明互鉴构成阻碍。面对西方伪史论,理解其社会背景尤为重要。
部分观点在网络传播大潮中难辨真假,容易捕捉情绪共鸣和民族认同,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历史观。加强对历史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提升公众的鉴别力,是遏制伪史思潮泛滥的重要途径。学术界建议通过推广权威学术成果和引导理性思考,抵御伪历史对社会认知的侵蚀。同时,文化自信应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认知基础上,而非通过否定他者文明来彰显优越性。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接触任何重大历史观点应保持批判精神,避免陷入阴谋论和无端质疑。历史研究是以证据为基础,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密不可分。
全盘否定西方古文明存在,无法忽视其丰富的遗留和持续的学术研究成果。未来,随着国际学术合作的推进和跨文化对话的深化,正确理解和评价不同文明的历史贡献,有助于构建更加客观、公正的世界历史观。总之,西方伪史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代社会中部分群体对传统史观的怀疑和对自身文化地位的关注。虽然其观点存在重大漏洞和缺乏实证支持,但其流行揭示出文化身份认同和全球历史话语权争夺的复杂性。推动理性和负责任的历史讨论,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明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