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字资产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资产正被转化为代币形式,迈入数字经济的新阶段。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流动性的政府债券之一,其代币化进程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代币化美国国债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渠道,也引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传导路径,使市场整体面临更多复杂的风险矢量。代币化是将现实世界资产转化为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代表对相关资产的链上所有权或债权。在美国国债的代币化场景中,这些代币可以视为可在链上流转的政府债务凭证,类似于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至2025年中,代币化美国国债的市场规模已接近74亿美元,表明各类投资机构包括加密交易平台、资产管理公司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对这一数字资产的兴趣日益浓厚。
尽管传统金融领域认可美国国债为低风险资产,但代币化国债的运作环境中存在许多新兴风险点。穆迪发布的报告指出,代币化短期流动性资金在继承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信用、利率和流动性风险的同时,还面临由区块链技术特点带来的额外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智能合约漏洞、技术故障以及平台的运营安全问题。值得关注的一个关键风险源于代币化国债被用作杠杆交易的抵押品。杠杆交易依赖于特定的贷款价值比率(LTV)。当抵押资产价格下跌至警戒线以下,交易者不得不追加保证金或者面临仓位强制平仓。
若市场遭遇流动性危机或外部宏观事件触发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相关杠杆仓位的集中清算可能引发跨市场的连锁反应,波及多个DeFi协议和加密资产市场。各大加密资产交易所,如Deribit和Crypto.com,已率先允许用户使用代币化美国国债作为杠杆交易的抵押品。它们集成了由传统金融巨头黑石(BlackRock)旗下BUIDL基金发行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工具。截至目前,该基金的锁仓价值接近29亿美元。此举体现了机构资本对数字化国债工具的高度认可,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积聚。美国财政部在向借款咨询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明确警告,随着代币化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这类资产的波动性有可能通过无缝记账系统迅速传递至更广泛的金融市场。
特别是在市场压力加剧的时期,“无缝分类账反而可能成为负面因素”,导致去杠杆过程和火速抛售在多个资产间迅速扩散,令市场流动性骤降,并加剧价格崩溃风险。此外,代币化美国国债还受制于全球宏观经济和政治风险,包括美元国际地位变化(去美元化趋势)、美国财政政策走向、流动性紧缩、利率决策波动,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NFT和加密领域创业者纷纷提醒市场参与者强化风险意识,强调在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完善监管框架和风险管控机制的重要性。Zumo联合创始人Nick Jones便指出,保持透明度、实施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冲击保持警惕,是防止市场动荡蔓延的关键。随着对代币化国债信心的不时波动,投资者也开始寻求更为稳健的代币化资产替代方案,例如黄金、房地产和能源支持的商品等硬资产。相比之下,这些资产不仅有望提供更稳定的价值储备,一些还能通过现金流产生给投资者带来持续收益。
加密资产借贷生态系统RAAC创始人Kevin Rusher认为,未来代币化硬资产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为投资者带来多元化的增值机会。投资者通过将代币化黄金用于借贷获取收益,或以其作为贷款抵押品,进一步扩展了去中心化金融的资产边界。代币化市场的快速扩张及其融入传统金融的趋势,极大推动了资产的流通效率与透明度。然而,市场仍需面对由技术复杂性、监管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宏观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正确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合规监管体系,推动跨境合作,提升技术安全水平,并强化投资者教育。总体而言,代币化美国国债作为数字经济中的重要链上资产,不仅重塑了资本市场的资产配置方式,也引发了全新的风险格局。
未来随着代币化资产体量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风险传播路径将更为复杂,监管机构与市场主体需积极协作,推动创新与风险管理并重,确保数字金融的稳健发展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