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ENIUS法案,该法案旨在为迅速发展的稳定币市场建立全面的监管框架。此次投票标志着美国在推动数字货币合规与金融创新结合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然而,尽管该法案在业界引发普遍庆祝,经济学家和金融监管专家却对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表达了深切担忧。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法定货币1:1挂钩的特性,被视为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的桥梁。多年来,稳定币的发行量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从2019年约20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超过2300亿美元的未偿还额度,显示出其市场需求和流通规模的强劲扩张。GENIUS法案由田纳西州参议员比尔·哈格蒂提出,其核心内容包括对稳定币发行者设定严格的合规标准、反洗钱措施及必须以法定美元或短期美国国债作为1:1储备支持。
这一规定旨在提升稳定币的透明度和信任度,防范结构性风险,同时推动美国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哈格蒂参议员强调该法案将巩固美元优势、保护消费者权益,并提升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然而,学界和监管界指出,GENIUS法案对短期国债的依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特别是在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范德堡大学教授叶莎·亚达夫与前美联储支付及清算专家布兰登·马龙联合发表研究报告,警示当前国债市场难以支撑稳定币的迅速扩张。报告指出,虽然现阶段像Circle这样的稳定币发行商持有的美元币发行量约为600亿美元,而二级国债市场规模约为9000亿美元,保持一定平衡;但随着稳定币规模继续扩大,国债市场的承载能力或将达到临界点。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大量赎回请求,稳定币发行机构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变现国债资产的困境,从而引发偿付风险甚至破产,进而对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国债市场近年来已现明显的流动性问题,主要缘由包括高频自动化证券交易商对一级放贷机构的冲击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资本缓冲要求的提升。双重因素作用下,银行参与国债市场的积极性下降,市场买卖双方减少,加剧市场深度和流动性的限制。美国国债市场的流通规模从2008年8月的4.8万亿美元迅速扩大至2025年3月的28.6万亿美元,市场结构和参与者面临复杂挑战。历史事件显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并非假设。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恐慌导致交易极度不畅,国债价格严重扭曲。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调整贸易政策并加征新关税,再次造成国债交易的流动性危机和价格异常波动,凸显市场脆弱性。
此外,2023年Circle的主要银行合作伙伴硅谷银行倒闭,导致约20亿美元USDC被大量赎回,稳定币市场的脆弱性显露。专家认为,GENIUS法案推动强制使用美国国债作为储备的做法,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政府债务融资的结构。短期国债比例的增加或使美国财政政策调整的灵活性受到限制,进而影响长期政府支出规划。稳定币与国债市场的相互牵连要求监管机构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协调机制,但目前美国缺乏有效的监管桥梁来同步监督这两大市场。五个联邦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力分散与职责重叠,导致推行全面监管改革面临重重障碍。叶莎·亚达夫教授指稳定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协同增长必须确保互补优势而非增加系统脆弱性。
她建议由美联储或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承担跨市场监管协调的桥梁角色,同时兼顾联邦和州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美国众议院方面,虽然去年通过了稳定币透明度及问责法案(STABLE Act),但两院法案尚需整合统一,涉及监管结构、州内外监管协调及算法稳定币的监管处理等关键议题。政治因素也对法案进程产生影响,包括民主党部分议员担忧法案可能强化前总统特朗普在加密领域的获益,与此同时也关注消费者保护及国家安全问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马克辛·沃特斯等反对声音依然强烈,法案能否顺利通过尚需观察。此外,随着特朗普加速涉足加密领域,其声望下滑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民主党内部对加密监管态度的分歧。综合来看,GENIUS法案展现了美国应对加密资产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挑战的决心,同时暴露出国债市场流动性与稳定币规模快速膨胀之间矛盾的制度难题。
如何在保障金融稳定与推动技术进步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监管机构和立法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未来政策或将侧重于强化国债市场的市场做市功能,提高交易效率,促进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及协作,确保稳定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重要桥梁,其规范和发展不仅关系加密市场生态,也将深刻影响美国乃至全球宏观经济格局。在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中,美国监管体系的应变能力和国际合作力度或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GENIUS法案在众议院的进一步审议,金融市场及加密领域的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积极调整战略,以应对潜在的监管变革和市场风险。在数字货币与传统金融的交汇点,美国的立法和监管路径将为全球数字资产生态树立重要范例。
。